布朗博士的腦科學世界Dr.Brown
錯誤資訊誘導能改變人類記憶
請人回憶往事時,是否可能透過給予一些額外資訊,甚至是錯誤資訊,藉此誘導或改變記憶,讓人產生錯誤記憶?
一九七八年的一項經典研究中,心理學家讓受試者先觀看一些圖片,圖片中有一輛車停在禮讓標誌前面。
實驗中,心理學者先讓受試者看圖片,再故意用「內含錯誤資訊」的問題誤導受試者。
引導式提問 會影響回答
受試者看過圖片後,研究人員故意用「內含錯誤訊息」的問題誤導他們,比方問:「剛剛展示的圖片中,那輛紅色車子停在停止標誌前面的時候,有沒有其他車子停得比它更前面?」
在這個問句中,其實含有一個錯誤資訊,就是給受試者觀看的圖片中,車子是停在「禮讓標誌」前面,但研究人員故意說是「停止標誌」。受試者被問這個「內含錯誤訊息」的問題後,就接受記憶測驗。
結果發現,在對照組受試者中,也就是沒被問內含錯誤資訊問題的受試者,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正確選出原本的圖片;但被問了內含錯誤資訊問題的實驗組受試者,只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正確選出原本的圖片。
由此可知,錯誤資訊可能會引導受試者產生錯誤記憶。這現象稱為「錯誤資訊效應」。
研究結果顯示,被詢問「內含錯誤資訊」問題的受試者,比對照組較少選出正確的圖片。
關鍵字暗示 獲特定答案
在另一項實驗中,受試者觀看兩輛車相撞的車禍影片,隨後被分成不同組,然後被詢問不同程度問題:「兩輛車『○○』的時候,車速有多快?」雙引號中的詞分別是接觸、輕撞、碰撞、衝撞和撞爛。
研究者想知道,受試者會不會因為問句中的車禍關鍵描述詞不同,產生不同的記憶回報,結果發現,聽到這五個由輕微到嚴重的描述詞後,受試者分別回報出每小時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八、三十九和四十一英里的車速。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用不同的「事後誤導資訊」來問受試者,受試者的回答就會出現很大的不同。
不過,聰明的讀者會提出質疑:上述實驗中,受試者真的產生錯誤「記憶」嗎?會不會受試者只是「回報」錯誤而已?換句話說,可不可能所有受試者的知覺和記憶其實都沒有錯誤,只是接收到不同的引導式問題時,產生口頭回報上的差異?
為此,研究者進行第二項實驗。這次實驗一樣分成五組,一週後再找回受試者,詢問一個問題:請問你當時有沒有看到碎玻璃?
結果發現,在實驗問句含有「撞爛」這個詞的受試者中,有十六人說印象中看到碎玻璃。這個數字遠高於對照組和其他組別。
由此可知,透過「事後誤導資訊」進行引導式提問,可能真的會讓受試者的記憶出現變化。
研究顯示,受試者會因為車禍提問句裡,不同撞擊程度的關鍵字,產生不同的記憶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