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校組智慧教育師培聯盟 提升師資生數位教學能力
世界露營總會招募國際志工 新北逾80名學生參與培訓
室外拔河錦標賽 景美臺灣師大拔河隊獲十金
教部推教保員線上課程 通過測驗可取得研習時數
中研院區將開放 近400場科普活動等你來
技職奧運登場 新北7國手出征法國
輕颱貝碧佳生成 侵臺機率低
學生倡議 香山高中通學步道啟用
教授四年級國語課文〈請到我的家鄉來〉時,班上學生藉由文本認識各國,還透過國際文化課程進一步探索世界。而社會課本最後一個單元,要學生製作導覽摺頁及代表徽章,呈現家鄉的面貌。臺北市文化國小位於北投區,歷史及自然景點眾多。教師整合上述課程及在地特色景點,實施跨領域的鄉土體驗教學;透過深度走讀,產出作品,使學生真正認識北投,進而能夠自然的邀請他人:「請到我的家鄉來!」造訪名勝景點守
高雄市仁武國小申請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以「仁武『智』造好空氣」為主題,發展跨領域課程,讓學生從探索在地生活問題出發。家鄉天空是什麼顏色「仁武的天空」課程以雙閱讀教學開展,學生閱讀在地環境問題資訊,再探討全球空汙危害,以及可能的改善方案。妙英說:「以前我對空汙無感,就連學校廣播『現在空氣品質不佳,儘量戴口罩』,也無所謂。這次課程使我了解:空汙引起許多疾病,對人體傷害
後疫情時代,學生在家上網課期間長,文化刺激、對職業認知很有限。教師教到國語課文〈小記者,出動!〉,決定讓學生進行採訪實作,了解記者工作。從文本出發 設計提問有禮貌首先解構課文,教師請學生用黃紅兩色螢光筆標出課文屬於「提問」與「回應」的句子,以了解:提問後,仔細聆聽受訪者回答,適當回應,是採訪基本要求。教師把事先設計的KEYNOTE學習單airdrop提供學生,讓小組用平板分
經過多年的讀報洗禮,學生的剪報和寫作能力都大幅提升,不過相關交流卻局限在班級。為了擴大語文應用的體驗,教師決定讓學生和《國語日報》兒童版的小作家,進行簡單的書信交流。首次交流提筆書寫明信片學生自選《國語日報》版面上的一篇作品,剪下貼在寫作本;閱讀後,提筆寫信給作品的主人,表達讀後的想法。學生以為這只是一堂寫作課,沒想到老師竟發下明信片。「真的要寄出去嗎?」「
苗栗縣頭份國小六年美班學生於畢業前夕,成功挑戰五公里馬拉松賽事,給自己最棒的畢業禮物。自我挑戰持之以恆練晨跑學生五年級時,導師就要求天天晨跑。初期從跑操場兩圈開始,他們跑得氣喘吁吁,教師鼓勵:「沒關係,跑一圈走一圈,持之以恆再增加圈數。」日復一日,升六年級時,大多能不間斷跑完五圈。當教師得知外埔漁港有一場馬拉松賽事,就遊說學生:「既然每天練跑,為何不自我挑戰?」這提
從五年級開始,班級共讀《青春第二課》。作者王溢嘉在書中呈現九十六個具代表性的現代人物,擷取他們年少某段經歷,對應日後人生的成就。學生用一年讀完《青春第二課》,每週認識兩三位人物,背誦末段並畫出重點;教師也用課堂畸零時間介紹,期望他們用心記住富啟發性的「青春人物」故事,幫助自己成長。人物故事 做好基礎研究六上寒假前,學生各自選定一位想研究的人物,也可找教師討論再決定。假期間則
母親節前夕,文昌國小六年級學生把自己與母親、阿媽等主要照顧者相處的記憶,畫在石頭上;六年級作品匯集成一件裝置藝術,美化校園。接著,學生認識在地藺草文化,並編織菜瓜布,用於做家事。他們以藝術形式記錄母愛,再以行動實踐愛,讓節日充滿幸福氛圍。幸福時刻深深記憶學生回憶與主要照顧者相處的點滴,再用壓克力筆彩繪在石頭上,重溫幸福的感受。苡柔說:「媽媽每天要照顧自小罹患
「駱駝要背很多東西,隨時可能被壓垮。這次地震,我以為會被壓死。」花蓮縣秀林國小學生梵倫以「駱」字詮釋對四月三日大地震的感受。庭恩補充:「山崩揚起很多沙塵,感覺像置身沙漠。」地震對花蓮人來說司空見慣,但這場強震重創了位於震央的秀林鄉。震撼情緒數字代表狀態震後,返校第一天,秀林國小舉辦了感恩祈福活動,讓學生寫小卡片為花蓮祈福。之後,師生便投入期中考複習。表面上,校園回歸正軌,教師卻憂心
「原來每天上學經過的樹林後面有個大埤塘!」在踏查時,學生驚訝的說。桃園市社子國小是一所被稻田圍繞的農村生態小學,雖然距埤塘近,但學生對埤塘的存在似乎一無所知。跨領域串聯 倡議埤塘的守護今年「黑松教育基金會」的愛地兒課程,提案主題為「埤塘探索」;社子國小以「埤塘復『新』『藝』起來」發展課程,透過藝術展演與實踐行動,激發學生對在地埤塘的感情,建立保護意識,並促成復育行動。首先,
俊豪興奮的說:「我要布置魚缸,打造一個新天地!」至緯也說:「我要規畫高雄三日遊。」大家紛紛述說長假安排。自從寒暑假作業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後,學生樂於實踐想法,教師更能看見他們不同的學習成果,讓人充滿期待。發現問題 決定主題在社會課,中年級學生學習「如何學習」及探究與實作的四步驟,再決定主題。當教師拋出自主學習任務時,學生提出寫遊記、心得、畫圖等構想,和平時課後作業無異。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