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屆原住民族語言單詞競賽全國決賽中,傳出因裁判誤判導致學生無緣晉級。學生相當傷心,參賽學校於場外舉辦記者會,表達不滿與抗議。學生參與校內外競賽,是一種學習,值得鼓勵,但也都希望能在競賽中勇奪佳績,因而競賽公平性最為重要,讓得獎者視為一種榮耀,即使未能得獎,也能口服心服,繼續努力,下次爭取得獎機會。此次競賽引發爭議,在於學生回答了正確的答案,但裁判可能沒有聽得很清楚,造成誤判。雖然學校當場提出異議,但大會仍未能及時更正,的確有可議之處;當時若能承認誤判,隨機應變,補增進入資格賽,也許是大家可接受的方案。任何一場競賽,裁判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在公平環境下進行專業判斷,而
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公教人員兼職的規定也放寬,但最近臺北市有一名高中專任教師,續任非營利的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因未重新向學校申請核准,被記申誡一次。這名教師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卻被判敗訴。高中教師雖不像大學教師,明定有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等職責,但在課餘擔任社會服務,應無可厚非。何況這名教師是全國高中首位具有化學博士學位的女教師,在課餘以自己的科學專長兼任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並未支薪,且首次兼任時已向學校申請核准同意,但續任時因基金會沒有要求,所以未再向學校申報,結果被校方認定違反規定而懲處。據了解,這名教師具有教學熱忱,對學生關愛、付出,且獲得許多獎項,為學校爭光不少,顯見兼
AI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近日來臺,先後在臺大和臺北國際電腦展發表演講,強調AI正在改變電腦所有架構,將讓電腦產業重生。他勉勵學生進入社會後,要奮力奔跑,不要慢慢走,「要成為獵食者,不是被獵食者」。言簡意駭,值得思辨。有「AI教父」之稱的黃仁勳,指電腦產業正逢AI革命性衝擊,確實一語道破。他以獵食者與被獵食者來形容成功者與失敗者,從教育的觀點,對一時失敗者似缺乏鼓勵其面對失敗、承認錯誤、奮勇再起的深意。事實上,黃仁勳本人在創業過程中,就是不斷克服失敗的典範。如果AI「獵食成功」的勝利者指的只是靠AI創業賺大錢,應不符黃仁勳對AI的期許。他在臺大演講中提到A
臺中一中舉辦園遊會,學生以「稀環鈉」為攤位名稱,遭批評歧視原住民,學校與學生全都道歉。臺大經濟系學會選舉,有學生政見涉及多項歧視,引發軒然大波後,當事人也道歉。不過,仍有人主張,這類言論屬於表意自由。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為了人民能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監督各種政治、社會活動,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維護。不過,言論自由卻不是完全不受限制,例如損害個人名譽、隱私或公共利益,都可能觸法。針對個人的批評,在法律上的紅線是,除非能「證明言論為真」,否則將涉及誹謗、損害名譽。對於公共議題,例如新冠疫情期間,若是造謠、散播假訊息,則觸犯《傳染病防治法》;而歧視、仇恨的主張也可
臺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有候選人的政見涉及性向、種族、身材等歧視言論,近日引起軒然大波。有人對此大加抨擊,認為這些言論不該出現,更何況發言者是最高學府的學生,因此主張臺大嚴懲,甚至將其退學,以正視聽。也有人直指,這是環境使然,學生既生活在充滿歧視的當下臺灣,很難真心尊重不同群族。更有人認為,類似事件層出不窮,顯然是教育的失敗。然而,若回頭細看本次風波源頭,便會發現,事情未必如此令人失望。該系選委會發布選舉公報時,也聲明這些政見違法、違憲、充滿歧視,因此不予刊登在政見欄,但為顧及選民知的權利,改列入附錄,政見才為外界所知。選委會成員既對歧視言論有正確認知,又能在不違反選舉規則的情況
據美聯社報導,奧地利政府推動電子產品維修券屆滿周年,民眾已下載使用超過五十六萬張維修券,提前超越二○二六年達四十萬張的目標,不僅有效推動電子垃圾減量,更積極助攻二氧化碳減排。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但相較於傳統的機械產品,卻有使用壽命較短的缺點,發展出另類的「快時尚」消費風潮。若在保固期過後發生故障送修,業者經常以「花錢修,不如買新的划算」,建議消費者購買功能更好的新品。國外調查,維修費若超過新品價格百分之三十,消費者通常會放棄檢修舊品,改為購買新品。聯合國預估,全球每年新增電子垃圾在二○三○年將達七千四百萬噸,二○五○年增加到一億兩千萬噸,已成為各國面臨的
今年國中會考已結束,唯傳出英語閱讀題本和四年前公布的參考試題本相同,以及國文寫作題目的圖表與某出版社的習作題雷同,引發爭議,讓這次國中會考留下陰影。國中會考成績作為高中職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之用,屬於高風險的考試,其試題的正確及品質最為重要;倘若取之於考古題,就會失去考試的公平性,影響到考生未來想錄取的學校。基本上,國中會考試題都是專業的測驗機構研發,從命題、預試、確立試題到建立題庫,都需經過嚴謹的過程,且入闈時間高達兩週,闈內包括各學科專家、測驗專家、組題人員、各學科印卷召集人,組題出錯的機率不高,今年卻出現教師們所說的「低級錯誤」,這是始料未及。究其原因,在於闈內人
臺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有一組候選人政見內容涉及對特定性取向、種族、身分、身材、性徵與服裝等的歧視主張。另外,自由月活動時,在校園內張貼「火冒4.05丈」的標語,指控原住民考生入學加分,表達對原住民積極平權的不滿。無視於原鄉教育資源稀缺,加分只是教育機會平等的補救方式。造成學生這些歧視、仇恨言論的原因,主要來自社會功利主義的影響,以及中小學人格教育的懈怠。加上抖音短影音興起的鼓動,奇言怪論、仿效酸民,整人玩笑當有趣,扭曲了年輕人的價值觀。精英學校學生對公共議題輕佻又不屑、自以為是的態度,何能參與公共治理?而政治人物的不良示範,經媒體報導,更加劇擴散。例如:穿裙子的不應當三軍統帥;
衛福部疾管署日前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進入第四波流行,距它從第五類降為第四類傳染病才半個月,顯示臺灣確實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代。公衛專家提醒,幼兒、年長者及慢性病患等三大族群要特別注意;而若出現流感、新冠雙重感染,疾病嚴重度恐增三成。衛福部是綜合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臺灣出現第四波疫情。防疫首重在疫苗施打。據疾管署統計,五月起本土確診者未打三劑疫苗者占半數,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者約占三成半。公衛專家呼籲年長者踴躍接種疫苗與及早用藥,俾厚植防疫力。三年半疫情期間,幼兒防疫最受關注,如何讓他們追加接種次世代疫苗,衛福部應妥善
中國的言論自由充滿限制,是眾所周知的事,但脫口秀演員在舞臺上說了個笑話,卻被立案調查,所屬的娛樂公司還被罰款一千三百多萬元人民幣、節目遭無限期停演,仍引起國際震驚與爭議。脫口秀演員李昊石表演時,以「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形容野狗追逐松鼠。這八字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以要求解放軍,李昊石被質疑侮辱軍隊,軍方發表聲明「不接受道歉,要求嚴懲」。在西方民主國家,脫口秀演員為博君一笑,嘲諷政治人物和社會現象,本屬稀鬆平常。但在中國,網民形容脫口秀演員就像「帶著鐐銬跳舞」,有「兩個字不能說,這也不能說,那也不能說。」其實在二○一八年,中國嘻哈文化快速興起時也遭打壓,被禁止刺青、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