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練心視界
肯定過程勝於聚焦輸贏

文/林佳慧(諮商心理師、Bowen理論親職教練) 圖/達志影像(圖非當事人) (2021/11/24)

 晴媄的鋼琴發表會結束了,媽媽想著,等會兒她大概又要鬧脾氣。

 晴媄一早盛裝打扮,鄭重其事的準備在發表會上展現這學期的練琴成果,沒料到因為太緊張,中間一小段出差錯,雖然後來穩住彈完曲子,但她下臺前已經一臉沮喪。

 看到晴媄,媽媽好聲安慰:「寶貝,別難過,只有一小段沒把握好,整體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晴媄一聽,表情立刻從沮喪轉為生氣,忍不住眼淚也流了下來。

 媽媽問:「怎麼哭了呢?我覺得沒有那麼糟哇!你不要反應那麼大,這次沒表現好,再努力,下次就可以更好哇!」

 晴媄哽咽著說:「你不要再說了,我就是生氣!」

 媽媽不高興的說:「我好意安慰,你對我發什麼脾氣,是你自己彈錯,居然把氣出在我身上嗎?」

性格天生加後天教養

 晴媄媽媽可能很困惑,從未以高標準教養孩子,怎麼孩子自我要求那麼高?鋼琴發表會表現失誤,媽媽也挺失望的,仍儘量以平常心鼓勵;只不過是想當個好媽媽,好好的安慰卻成了女兒的出氣筒,讓媽媽忍不住火氣上來。

 有時候,父母的表現可能與自以為的不一樣。晴媄媽媽以為自己沒對孩子提高要求,但也許孩子聽到媽媽說的話,從中抓到的重點是「有一小段沒把握好」、「沒有那麼糟」、「不要反應那麼大」,片段截取並認定那些帶有否定的話語,才是媽媽真正的心情。

 其實,母女倆都很想努力做好,卻都禁不起被否定的感覺。

改掉自我否定壞習慣 

 大人對待孩子,難免慣性的以分析、建議等主觀又單向的說教方式,而缺乏雙向溝通。

  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落入把自己認定的強加在孩子身上,忽略或否定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觀想法和感受。例如晴媄也許真的覺得:「一小段沒把握好就是很糟、這次已經很不好,還說什麼下次、真的很難過,生氣還被說反應大。」

 當接受太多慣性的單向說教,孩子漸漸會關閉親子溝通管道,不願說、不想聽,怕的是招來太多主觀評價和否定感受。

 多數父母不是故意造成親子疏離,無法覺察是如何形成的,甚至沒意識到親子距離越來越遠,除非某一事件爆發。

 因此,生活中放慢解決問題的急切感,調整步調,或許有機會聽到孩子真實想法,進而接納他的感受,引導釋放負面心情,聽得進對過程的肯定和鼓勵。

貼心建議
三明治說話術

●開場同理:反映孩子心情。例如:「媽媽看到你一臉沮喪,你對發表會失誤感覺失望和難過,對嗎?」

●核心肯定:表達對孩子付出努力的認同。例如:「媽媽知道你很想要有完美的表現,也看到你這段時間以來投入的努力。」

●結束鼓勵:給予支持和關愛。例如:「我想這個經驗是讓自己越來越好的過程,媽媽覺得你做得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