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研究先驅王賡武 獲唐獎漢學獎

(2020/6/21)
著名歷史學家王賡武,獲得二○二○年唐獎漢學獎。圖片提供/唐獎教育基金會
沈育如/臺北報導 

 二○二○年唐獎漢學獎昨天公布得主,由著名歷史學家、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王賡武獲得,以表彰他在中國世界秩序、海外華人、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有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王賡武也被公認是和唐獎首屆得主、中研院院士余英時齊名的「海外華人史學大師」。

 王賡武受訪時表示,漢學研究無垠,充滿無限可能,從事漢學研究最先要做的是,掌握語言能力和傳統漢學研究的基礎,再來則是能採納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僅著眼於中國境內,也應關注全世界,才能獲得中國在世界所處位置的全貌,並讓全世界認識漢學研究的普世價值。

 王賡武出生於印尼,父母都是中國人,他是在英國接受高等教育,並取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學位。他曾經擔任香港大學校長,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和英國倫敦大學洛克菲勒訪問學人,也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勛章的殊榮。

 由於成長歷經多元文化的洗禮,王賡武既是中國儒家文化和英國精英學術傳統的「圈內人」,也是從境外看中華的「圈外人」,身為中國和東南亞關係的專家,他透過細究中國歷史和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

 王賡武的研究結合華人史、中外關係史、貿易史、海洋史及東南亞歷史,在海外華人研究中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他的著作包括《南洋華人簡史》、《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越洋尋求空間:中國的移民》等,已成為研究古今海外華人在地區中扮演角色的經典。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認為,「大處著眼、以見解取勝、能追古溯今」,是王賡武學術研究最有特色的地方,他能從長遠眼光,來看中國和華人的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