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須知
一、請提供小作家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就讀學校名稱(含所在縣市)、年級、班級、聯絡電話、電子信箱。作品刊出後本社致贈「小作家證書」和五份當日報紙,不另支付稿費。
二、電子投稿請上國語日報社網站「日報投稿」區(網址:
https://submission.mdnkids.com/
),投稿大類請選「小學生投稿」;投稿類別請選「文章-週日 主題式徵文(一到六年級)」;紙本投稿請郵寄到:臺北市100中正區福州街2號國語日報社,註明「引導式徵文」。
三、投稿文章請勿一稿多投,內文須為原創(如有侵權行為,由創作者自負法律責任)。本報對來稿得有刪修權。
主題1 休閒活動
(已截止徵稿)
指導作家:林玫伶
古人說:「業精於勤荒於嬉。」現代觀念則認為,「學習和嬉戲」、「工作和玩樂」不是對立的,一個人不但要勤奮學習,也要懂得適度休閒。
「休閒」是人們利用工作、吃飯、睡覺之餘的閒暇從事的活動,方式很多元:有動態,如打球、騎車;有靜態,如聽音樂、拼圖;有一個人享受的「獨樂樂」,也有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的「眾樂樂」。
有些休閒不大花錢,有些得動用存款才能如願;有些還可以在家進行,有些得外出,地點遠近皆有可能。有些還能在休閒中,學習平常學不到的東西……
不論如何分類,重要的是達到消除疲勞、調整情緒、滿足需求的功能。
你會怎麼規畫自己的休閒生活?平日和假日有什麼不一樣?哪些休閒活動的經驗讓你特別難忘?疫情發燒期間,打亂許多家庭的休閒步調,你和家人如何在困境中創造不一樣的休閒活動?歡迎你分享「私房」休閒好點子。
※ 寫作小提醒
休閒生活不只描寫做了什麼,去哪裡玩,更重要的,是休閒的時機,以及能否深入覺察自己在過程中,內在感受或家人關係的變化,讓人讀了產生共鳴,也想嘗試這項活動,那就成功啦!
▪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將在八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
▪ 徵文日期:8/15~9/11
主題2 嗜好興趣
(已截止徵稿)
指導作家:徐永康
描述嗜好興趣時,請先靜下心來,想像心中有座小劇場,看著自己在舞臺上做最喜歡的事,例如:最喜歡「種花」,就看到自己在舞臺上種下種子後每天照顧,直到長出嫩芽並開花的過程。
「嗜好興趣」是主動去做,而不是被動接受的事;也是日常生活常有的活動,甚至到了特定時間就想去做。進行這項活動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結束後意猶未盡。
※ 寫作小提醒
把看似沒關係的兩件事以「象徵」巧妙連結,能表現深刻寓意和高遠立意。例如:我喜歡種玫瑰,細心照顧下,玫瑰開得很美,再把玫瑰送給喜歡的人。
「襯托」則用一件小事物描寫重要的事情,像是:喜歡和父親一起騎腳踏車,但他的車有些小問題,不過他會自己修理等;文章不僅凸顯騎車的樂趣,也描述父親節儉的性格。
寫完想像別人讀文章,會不會也想嘗試呢?
▪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將在九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
▪ 徵稿日期:9/12~10/9
主題3 專長職業
(已截止徵稿)
指導作家:姜聰味
我家以前開工廠。可是殘存的記憶裡,只有辛辣刺鼻的藥水味,沒有留下其他任何紀錄。多可惜!
我的叔叔伯伯也已年邁,有幾位還過世了。如果不找個機會去訪問我曾擔任廠長的叔叔,那段歷史真的會被時光埋沒。
調查和訪問,讓當事人現身說法,由本人訴說自己的職業,才能說得鉅細靡遺;不論是投入事業的緣由、草創的過程、經營的細節、全盛時期的風光、遭遇危機或衰敗時的失落,唯有經歷過的人才刻骨銘心。
「記錄」留下文字,讓後人知道家族的歷史或長輩的故事,很有意義。你會不會好奇:家人每天忙些什麼?他們的職稱是什麼?你家若是開店,或是「家族企業」,則開在哪裡?由誰負責經營?又如何經營?
你也可以鎖定一個家人,訪問他的專長和工作內容:喜歡這份工作嗎?做這一行的甘苦是什麼?
學習調查,學習訪問,學習記錄,學習寫作,從好奇家人的專長或職業開始。
※ 寫作小提醒
先製作一張調查表。調查項目包括:家人的稱謂、職業名稱、職稱頭銜、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工作內容、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印象深刻的同事、工作的樂趣、職場文化(比如應酬)、碰到的難關、解決的過程、工作帶來的成就……。
安排時間執行調查任務,逐項訪問並仔細記錄,隨時補充,下筆寫作時就有材料了。
▪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將在十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
▪ 徵稿日期:10/10~11/13
主題4 生活習慣
(已截止徵稿)
指導作家:林佑儒
許多精采深刻的文學寫作,取材於家庭。例如林良先生的作品《小太陽》,書寫溫暖有趣的家庭生活,引起眾多讀者的共鳴。
家庭是每個人一出生,接觸最密切,也是依賴最深的地方。長期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最親密,對彼此的生活習慣也最了解。
你了解家人嗎?知道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或爺爺奶奶,喜歡吃哪些食物?穿衣服偏好哪些款式和顏色?你也許能說出不少,但了解家人喜歡的理由,或喜好和習慣形成的原因嗎?
一篇好看的文章,不只寫精采的事件,也從生活觀察的細節著筆。觀察某個家人的生活習慣,寫出你眼中獨特的地方,讓不認識你家人的讀者,也能透過文字了解他們,就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 寫作小提醒
仔細想想,家人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或覺得特別的生活習慣?
如果一時想不出來,請想像自己是小偵探,仔細觀察家人一週的生活,並記錄下來,找出你想書寫的主題。
生活習慣通常反映一個人的特質與性格,當你選擇某個家人書寫,不僅描述家人維持或養成這項生活習慣的原因,也可以推敲與歸納性格特質,讓這篇文章讀起來更有趣深刻。
▪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將在十一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
▪ 徵稿日期:11/14~12/11
主題5 傳統習俗
(已截止徵稿)
指導作家:李光福
許多節日有特定的傳統習俗,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過年貼紅色春聯……這些是先民生活經驗的累積,是文化的產物,也各有由來和意義。
節日之外,像:辦婚禮、辦喪事、為長輩祝壽、幫小孩做滿月……也有許多特別的傳統習俗。
還有,祭祀、慶典、廟會,甚至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等,也有必須遵守的傳統習俗;如果不了解,不小心犯了禁忌,常會招來別人側目。
臺灣有多元族群,每個族群各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如:原住民的各種祭典(如豐年祭)、客家人的各項習俗(如七夕乞巧),還有來自其他不同國家的新住民的……甚至連小朋友的居住地,也有一些區域性的傳統習俗。
小朋友不妨挑選一項最感興趣的傳統習俗,向父母長輩請教,試著寫一篇文章。
※ 寫作小提醒
請儘量寫透過請教和訪問了解的傳統習俗。
可用記敘文的寫法,藉著參加某項活動,寫下有趣或新奇的習俗,再把訪問得到的資料寫進文章,最後再寫出你的看法、感想或建議。
▪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將在十二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
▪ 徵稿日期:111/12/12~112/1/8
主題6 家庭故事
指導作家:管家琪
「故事」首先要有「人物」;其次要有「情節」(人物經歷的事),還要「有頭有尾」。
「小明去上學」是句子,如果「小明在上學途中嚇了一跳」,就有情節:也許小明過馬路時,被一輛急轉彎的車子嚇呆,被人趕緊帶過馬路。原來,是社區大姐姐救了他。這天,小明認識了一個好鄰居。
又或許,小明看到好多人圍在一起,沒想到校長昏倒了!這天,小明意識到,校長不是機器人,也會累。
為了把故事講清楚,還要交代重要細節。譬如:冬天寒冷的早晨,校長在校門口昏倒。是不是更動人?接下來,為什麼校長會昏倒?因為校長對孩子充滿愛心……
人物、時間、地點、行為(經歷了什麼),以及這個人物為什麼這麼做(或為什麼經歷這件事),是故事應該交代的五個重點。
寫家庭故事,人物自然是家庭成員。請注意,是家庭成員,不僅僅是一兩名家人。
※ 寫作小提醒
先選出一張合照,想想:什麼時候拍的?地點是出遊或某場活動?再請家庭成員回憶那天的事,描述拍照那天的點滴,內容會更豐富。
▪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將在明年一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
▪ 徵稿日期:112/1/9~2/5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Mandarin Dail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