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牧笛獎得獎作品介紹影片 |
|
|
第12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 -典禮現況 |
|
|
第12屆牧笛獎六得主 為兒文注活水 |
 |
第十二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得主黃文軍(後排右七)、陳彥伶(後排右五起)、王彥艷、林巧鄉與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周蓓姬(前排左二)、國語日報社董事長黃啟方(前排右三)等貴賓評審合影。
攝影/高修民 |
吳禹彤/臺北報導 2013/12/15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周蓓姬昨天在第十二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頒獎典禮指出,「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聽到的第一個故事,是華文原創的童話故事。」文化部預定明年編列預算,推動兒童及少年文學發展計畫,鼓勵國內兒少作家為「我們的孩子」寫故事。
本屆牧笛獎有兩百五十件作品參賽,參賽作品成長約兩成,兩百零五件來自臺灣,中國大陸有三十六件,其餘九件是香港和新加坡,涵蓋全球主要華人地區。
除了首獎從缺,本屆六名優勝者,有四名來自中國大陸,兩名是臺灣作家。周蓓姬表示,兒童文學和國家幼苗成長息息相關,但「我們小時候聽到的第一個故事,像《小飛俠》或《格列佛遊記》,都是西方的作品。」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創作華文原創的童話故事。
國語日報社長馮季眉指出,兒時曾讀過許多譯自國外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希望牧笛獎催生的優秀作品,也可在國際發光,獲得全球小讀者喜愛。牧笛獎永遠是有志於兒童文學創作者的後盾,大家不必害怕沒舞臺發揮。
擔任評審的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張子樟點出,本屆參賽作品缺乏叛逆和開創性,常有知名作品的影子,創作者應勇於開創新意。
本屆第二名黃文軍和第三名王彥艷,以及佳作許麗金和陳天中四人都是中國創作新秀;臺灣得獎者是陳彥伶和林巧鄉,為本土兒文創作注入新血。黃文軍說:「以前曾夢想成為天文學家,現實無法實現,但我用作品圓夢,讓思維在天上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