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  book

小公民大思辨①比答案更重要的15個生活思考練習:同儕互動、家人相處、學校學習篇

  •                     
  • 作者:林玫伶
  • 繪者:阿喵
  • 出版日期:2023/5/5
  • 圖書分類:知識館--知識館
  • 適用對象:中年級以上,
  • ISBN:9789577519221
  • 注音:無
  • 定價:350元
  • 網路特價:79277

內容簡介


給孩子答案,
不如給孩子思辨的能力!
打破習以為常、拒絕理所當然
前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專為中小學生所寫
\\當代小公民.最強思辨課//
啟動跨學科的議題覺察能力,培養換位同理及勇於承擔的全人格教育
Step by step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分析問題」、「理性溝通」


你曾經和孩子討論過這些「大哉問」嗎──
☆做錯事,只要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
☆不喜歡被取的綽號,怎麼表達心聲?
☆說髒話只是好玩而已,為什麼不行?
☆為了拿高分,作文內容可以造假嗎?
☆想增加上網時間,怎麼向爸媽爭取?
☆不喜歡長輩問東問西,該怎麼應對?
☆想拿全勤獎,生病也要撐著去上學?

進入眾聲喧嘩、資訊大量流動、AI崛起的未來社會,
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更需要獨立且全面的思辨能力。
本書從孩子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切入,
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思考與討論──
◇ 如何與同儕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親子之間如何加深了解、不互相傷害?
◇ 在學校課業方面如何與個人生活取得平衡?

唯有透過持續不懈的思考,才能超越語言貧困、思想怠惰、人云亦云的當代困境。培養邏輯清晰的思辨力,是家長能為孩子準備的最好禮物!

本書特色




▍有系統的篇章結構,讓思考有脈絡可循!
全書從「情境劇」切入,並以「思辨三步驟」為架構:①發生什麼事②先釐清狀況③再動腦想想。

▍所有議題皆應回歸自身,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
各篇章最後皆輔以「現在,我知道……」單元總結所學,並提供「換我試試看」舉一反三的延伸討論,為讀者開展不同的角度和觀點。

▍幫助孩子建立4大能力、1種態度:
✔️越辨越明的思考能力
✔️調解紛爭的決斷能力
✔️言之有物的表達能力
✔️換位思考的同理能力
✔️勇於承擔的負責態度


作者簡介


林玫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電臺節目主持人,曾任臺北市大橋、明德、士東國小、國語實小校長,並獲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獎(校長類)、臺南大學傑出校友。

 著有多部校園暢銷作品並獲獎,包括《小耳》(獲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童話類首獎、「好書大家讀」2010年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招牌張的七十歲生日》(入圍第34屆金鼎獎、獲「好書大家讀」2009年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我家開戲院》(獲「好書大家讀」2001年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笑傲班級》、《小一你好》、《童話可以這樣看》、《閱讀策略,可以輕鬆玩》、《孩子精媽媽驚》、《嘿!中學生,煩惱什麼?》、《每個孩子都是全部,不是之一》、《會考作文滿級分2:經典課文篇》等。


繪者簡介


阿喵(阿喵菜市場)
 臺南人,姓蔡,插畫創作者。喜歡從生活、貓貓狗狗與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擅長以色鉛筆、蠟筆描繪作品,時而幽默,時而療癒。

 於2020年正式創造插畫角色阿喵菜市場,招牌耍酷動作,深受廣大貓奴朋友們喜愛。

 FB/IG請搜尋:阿喵菜市場。



目錄


作者序 一份給孩子「學思辨」的禮物
本書使用說明

同儕互動
做錯事,只要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
不喜歡被取的綽號,怎麼跟大家說?
安慰朋友時,可以說善意的謊言嗎?
團隊獲得獎品,該怎麼分配才公平?
說髒話只是好玩而已,為什麼不行?
發現朋友作弊,要不要去跟老師說?

家人相處
想增加上網時間,怎麼向爸媽爭取?
收到紅包,可以不交給爸媽管理嗎?
不喜歡長輩問東問西,該怎麼應對?
發現爸爸偷抽菸,一定要告訴媽媽?

學校學習
連假作業做不完,可以找爸媽幫忙?
為了拿高分,作文內容可以造假嗎?
製作報告時,應重視內容還是外觀?
睡眠不足,延後上學時間可改善嗎?
想拿全勤獎,生病也要撐著去上學?


作者序


一份給孩子「學思辨」的禮物
林玫伶


 某次會議上和國語日報鄭淑華總編輯談到思辨教育,我們都覺得這件事在現代格外重要但不大容易。一方面,人與人的互動頻繁,社會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思辨能力有助於面對及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不強調標準答案的思辨教育,鼓勵成為「問題小孩」,要在不疑處有疑,在理所當然之處有反思,這和傳統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有很大的區別。

 後來,我便開始在報紙撰寫專欄。在題材上特別挑選「生活小事」,讓大小讀者覺察到生活中可以培養思辨的問題俯拾皆是,同時這些「小事」都與孩子生活經驗貼近;為了讓問題更加立體,每一個事件都以故事情境呈現,讓孩子更容易參與其中,進而發現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更多值得討論的空間,一步步踏上思辨學習之路。

 專欄刊載期間,經常收到許多讀者熱切的回饋,對於可以引發思辨的「生活小事」興趣盎然,也化解「這樣也對、那樣也對」似乎沒有結論的忐忑不安,期盼專欄可以儘快成書,更有系統的引導孩子學思辨。

 本書便在這樣的期待下出版了。內容共分成六大類,上冊聚焦在「同儕互動」、「家人相處」、「學校學習」,下冊則有「價值判斷」、「民主基石」和「公共議題」,由近而遠,由小漸大,逐步培養具有思辨力的現代小公民。說到「公民」,雖然中小學生的年齡尚未達到法定的公民資格,但當個人做決定或行動影響到別人時,此刻就扮演了公民的角色。而決定或行動,牽涉一連串評估、選擇與承擔的歷程,這是需要學習的。

 成書後的內容,在每一篇最後都增加了「換我試試看」的延伸討論,為讀者提供更多思考的可能性,因為,每個情境只要更動一個環節,都可能帶來不同的思考路徑,這可說是思辨最大的樂趣啊!

內文連載


做錯事,只要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

*發生什麼事?
今天從早上就開始下雨,放學時剛好雨停,回家的路隊充滿歡樂的嬉笑聲。花花背著書包,一手拿著雨傘,邊走邊和同學聊天;突然看到毛毛排在路隊的前幾個位置,花花想叫他,就拿起雨傘往前戳;沒想到毛毛這時剛好轉身,使得花花的雨傘不偏不倚的戳中他的肚子,毛毛痛得大哭。
緊急處理後,毛毛沒有大礙,老師要花花向毛毛道歉。花花道歉後,毛毛沒好氣的說:「說對不起就可以了嗎?你戳自己看看痛不痛。」花花不高興的回嘴:「我都說對不起了,不然要怎麼樣?」

*先釐清狀況
傷害嚴重程度?
這個事件中,被戳中肚子的毛毛痛到哭出來,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後,已經沒什麼問題了。

是誰造成傷害?
「戳肚子」事件是花花不當使用雨傘,想透過觸碰別人的書包或身體叫喚對方,才會誤傷他人。
雖然花花不是故意的,但是他常拿雨傘揮來揮去,只是以前幸運沒弄傷人;而且道歉後,發現毛毛沒接受,花花態度就變差了。

受傷的人也有責任嗎?
毛毛本來在隊伍中行進,只是突然轉過身,不巧花花剛好拿雨傘往前戳,他就被突如其來的雨傘戳到肚子了。也就是說,毛毛是無辜的受害者。

再動腦想想
判斷責任歸屬不能光憑直覺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判斷事件的責任幾乎都在花花身上。但要用什麼方式負責呢?從分析中可以知道,花花是無心之過,也幸好對毛毛的傷害不大,不到難以彌補的地步,因此,「道歉」確實是比較公平合理的。
當有類似事件發生時,許多人常常憑直覺當起法官,提出看起來很「公平」的裁決,例如:「他戳你,你就戳回去」、「又沒受傷,不要計較那麼多」、「要求賠償身體和心理的損失」等。如果我們能運用前面的分析,就能更客觀的處理錯誤或傷害事件,不會意氣用事或被單一角度影響。
效果差的道歉
花花因為一開始的道歉沒有得到對方原諒,心急之下脫口而出「不然要怎麼樣」這句不妥的話。請注意,以下這幾種道歉效果都很差:
(一)言不由衷的道歉:沒有注視對方、嘟著嘴或凶巴巴的說「對不起」。
(二)有條件的道歉:例如「如果我錯,我道歉」、「對不起,可是⋯⋯」。
(三)翻舊帳的道歉:例如 「上次你踢到我,我也沒生你的氣呀」。
(四)逼對方原諒的道歉:道歉不代表對方一定要原諒,也要給對方緩解情緒和痛苦的時間。

怎樣道歉有用?
到底要怎樣道歉,才能讓對方「有感」呢?
(一)真正體會對方感受:花花必須站在對方立場,理解被戳痛肚子有多不舒服,先關心對方,而不是只想著趕快被原諒。
(二)想辦法提出補救的方法:花花或許可以提出願意幫對方背書包,減輕疼痛帶來的不適,或事後為對方做件事,表達歉意等。
(三)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花花要反省自己,也要知道玩雨傘的習慣是危險的。
知道誠心道歉的方法後,如果你是花花,你會怎麼道歉呢?練習說說看吧。

*現在,我知道……
有錯誤或傷害發生時,要用客觀方法分析怎麼補救。當必須道歉時,也要誠心誠意表達,才是為錯誤負責任的態度。

*換我試試看
回想一個你曾經懊惱、效果差的「道歉」經驗,重新好好的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