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k

原典小學堂(共四冊)

  •                     
  • 作者:岑澎維
  • 繪者:林鴻堯、吳孟芸、團圓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1日
  • 圖書分類:故事館--傳記故事
  • 適用對象:中年級,高年級,
  • 注音:有
  • 定價:1000元
  • 網路特價:79790

內容簡介


《大家說孔子》《大家說孟子》《大家說莊子》《大家讀老子》(共四冊)


系列特色:
● 有趣易讀:以第一人稱書寫,故事親切有味,兼具文學性和趣味性。
● 原典對照:附故事中的原文節選與白話譯文,提升閱讀力。
● 成語精選:附典故及詳盡介紹,輕鬆學會活用成語。
● 精美插畫:多幅兼具寫實、寫意的插畫。
※附注音

《大家說孔子》
從前都聽「孔子說」,現在,聽聽「大家」怎麼說孔子?
人人都背過《論語》。不過,這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家,我們真的了解他嗎?他的脾氣、他的頑固、他的古板、他的堅持、他的懷才不遇,還有他的內心世界,究竟在想什麼呢?
這一次,澎維老師特別飛越時空採訪許多認識孔子的人;拜訪孔子的家人、學生和輔佐過的君王等,說說他們眼中的孔子。從大家的口中,我們發現過去所不知道的孔子。愈了解孔子,愈受到他感動。再讀「子曰」,保證感受大不同!
21篇生動有味的故事,兼具文學性與趣味性,篇末附上孔子與學生的對答原文與白話譯文,欣賞原典,認識歷史,更深入了解這位頑固可愛的老先生!
  
《大家說孟子》
我是寫《史記》的司馬遷。雖然我是第一個為孟子留下紀錄的人,但是大家都怪我用少少的八十三個字,怎麼能說清楚孟子的一生?這樣吧!我請幾個熟識孟子的人來說一說,孟子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漢代整理《孟子》一書的趙岐說:
孟先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更是一位說故事高手……
宋代為《孟子》寫過注釋的朱熹說:
年齡不是距離,時代不是問題;有道理的話,隔了一千五百多年還是有道理!
你知道「亞聖」孟子覺得最快樂的三件事是什麼嗎……
民國百年的學生趙小馨說:
「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魚與熊掌」、「杯水車薪」、「一曝十寒」……為什麼孟子說的話都會變成成語啊?請孟子為我開智慧吧!

《大家說莊子》
不在乎富貴、權位;遨遊山林田野,崇尚自然的灑說──
莊子,一個幽默、智慧、愛說故事的思想家!
庖丁解牛、井底之蛙、螳螂捕蟬……這些生動有味的寓言故事,都出自莊子的妙語。 聽聽大家怎麼說莊子,認識這個愛說故事的思想家──
老友惠施說:這莊周哇,最喜歡跟我談「沒有用」的好處;他年紀不小了,還是像孩子一樣天真,堅持要隨心所欲的過生活……
宋國人說:別笑我們宋國只出產「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的傻瓜!莊子是這裡有名的智者,他不僅觀察力驚人,對天文、地理更是樣樣了解透澈……
趙國太子悝說:父王沉迷於擊劍,長久荒廢國事。不諳劍術的莊子,一身破舊儒服就前來晉見;沒想到,他用了三把「無形劍」,竟治好了父王的不良嗜好!

《大家讀老子》
《老子》是除了《聖經》之外,被譯成最多語言的書。只有短短五千字,卻足以讓孔子、唐太宗、愛因斯坦到美國雷根總統,這些古今中外的重量級人物,深深著迷、念念不忘!他們究竟為何如此喜愛《老子》呢?
孔子說:我終於看見真正的「龍」了!老子就像一尾優游在雲端的神龍……
白居易說:我不停的細細品味老子的話,就越能看清楚,人生的每一步要怎麼走!
劉備說:我的字「玄德」出自《老子》,當然代表老子思想在我心中的地位。我的所作所為也常受到老子思想的影響……
美國人艾瑞克說:雷根總統曾引用《老子》,作為治國的方法。後來,《老子》這本書橫掃美國──有人用心翻譯,有人認真閱讀;我們「老外」看《老子》,真是越看越可愛……

作者簡介


岑澎維
當我離開校園,再踏進校園的時候,我的身分改變了。我從學生變成老師,但是我知道,我那追逐趣味的心、探索幻想的心,一直沒有改變過。我常常不想站到台上去,如果可以永遠坐在台下,偶爾分心去幻想、偶爾專心去聆聽,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曾獲大武山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牧笛獎、南灜文學獎、文建會台灣文學獎等。
出版有《小書蟲生活週記》、《找不到國小》、《找不到山上》、《投資大師巴菲特》、《八卦森林》、《奇幻聊齋》、《第一名總統林肯》等書。

繪者簡介


林鴻堯
1965年生,台灣省宜蘭縣人,現今居住於台北。
從事繪本插畫近二十年,出版各類文學作品插畫至今約百餘冊,1995年開始致力於插畫技法 教學,目前為社會大學、台北縣婦女學苑及各私人公司單位之插畫技法班講師。
2008年起應大陸之邀,於廣東省東莞市講授插畫技法,希望將此新興的繪畫技巧帶入廣大的華人世界裡,讓喜愛繪畫的學習者輕輕鬆鬆的學會插畫藝術。
‧得獎記錄:
第46屆台陽美展油畫入選
第39屆全省美展油畫優選
《會飛的雲》榮獲省教育廳金書獎最佳插圖
《老奶奶的木盒子》榮獲洪健全兒童文學獎優勝、福爾摩沙兒童圖書插畫展入選
《傳統中國》榮獲金書獎優良插圖
《走迷宮》榮獲金書獎最佳幼兒圖畫書

吳孟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同年於義大利國立米蘭藝術學院主修古典油畫,後赴威尼斯國際平面藝術學院修習金屬版畫、石版畫,與手工書籍裝訂。創作形式內容多樣化,散見於各大平面媒體出版品。努力堅持著自由無拘的生活方式。

團圓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喜歡和小朋友玩遊戲、分享故事、嘻嘻哈哈。現在的生活是畫畫、玩設計、喝咖啡、買菜、做飯、聊天、種花、相妻教子。希望未來可以位小朋友做些有趣的東西,以及做個好爸爸。

目次


《大家說孔子》
01叔梁紇說:我的兒子是仲尼
02叔梁紇說:仲尼終於誕生了
03顏徵在說:喜歡祭拜的孩子
04顏季路說:學問是問出來的
05差頭丙說:官小卻做得好
06鄰家大嬸說:聰明孝順的孩子
07孔伯魚說:我的父親是孔子
08師襄子說:天生的音樂家
09曾點說:我們這一班
10子路說:老師讓頑石點頭
11宰予說:頑固可愛的老師
12冉求說:政治的路不好走
13魯定公說:滿面風光夾古會
14丌官氏說:銀杏樹下歲月長
15顏回說:聽聲辨人的專家
16子路說:知人知面又知心
17端木賜說:終於可以回國了
18公西華說:因材施教的老師
19曾參說:孝順原來是這樣
20子夏說:力氣用盡的巨人
21老師說:准考證記得拿去拜

《大家說孟子》
01司馬遷說:我為孟子做留下記錄
02孟媽媽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03梁惠王說:五十步笑百步
04齊宣王說:用羊代替牛吧
05勝文公說:小國的難題
06公孫丑說:老師的專長
07樂正克說:愛之深 責之切
08孔距心說:恐巨心說一天做錯三次事
09齊宣王說:天下無敵的國君
10陳代說:委屈一尺 伸直八倍
11戴不勝說:只有一個人善良是不夠的
12公都子說:老師好辯是不得已的
13淳于髡說:男女授受不親
14屋廬子說:傻人有傻福
15公明儀說:到底是誰的錯
16萬章說:舜的眼淚
17桃應說:如果天子的父親犯法
18充虞說:表達孝心的方法
19公孫丑說:意志堅定的老師
20趙岐說:故事高手闖天下
21朱熹說:三種快樂一次滿足
22趙媽媽說:請孟子為我開智慧吧

《大家說莊子》
01宋國人說:宋國不是只出產傻瓜
02老漆匠說:沒有官位才能逍遙
03大鵬鳥說:自由自在才算逍遙
04惠施說:毫無用處的大葫蘆
05伴影兒說:誰是我真正的依靠
06魏惠王說:怎麼會窮成這樣?
07監河侯說:到乾魚鋪子找我吧
08支離疏說:懂得欣賞我的人
09石師傅說:大而無用的老櫟樹
10獨腳夔說:不要太羨慕別人
11蝴蝶說:我是誰?誰是我?
12藺且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13惠施說:你怎麼知道魚快樂
14魏惠王說:庖丁解牛,順應自然
15弟子阿戊說:成材和不成材之間
16東郭先生說:道,到底在哪裡?
17太子悝說:千金難買無敵劍客
18太子悝說:有形劍客無形劍
19公孫龍說:井底蛙見到東海鼈
20惠施說:生死就像四季輪轉
21弟子阿己說:再也找不到對手了

《大家讀老子》
第一章 百年老樹說:滿城的紫色霧氣
第二章 萊婆婆說:方面大耳老娃娃
第三章 金寶兒說:隱陽山下放牛去
第四章 南宮敬叔說:國家圖書館館長
第五章 子貢說:優游雲端的神龍
第六章 關令尹喜說:老先生 請留步
第七章 齊桓公說:真功夫無法言傳
第八章 李斯說:老祖宗說得對
第九章 陶朱公說:錢不是萬能
第十章 老漁夫說:老子打造的家園
第十一章 劉玄德說:就從我的字說起
第十二章 邊塞老翁說:不要難過得太早
第十三章 漢文帝說:不要爭在最前面
第十四章 唐太宗說:翻開李氏族譜
第十五章 鄉人老丁說:無為而治郭橐駝
第十六章 白居易說:我想問一問老子
第十七章 李泌說:平凡平淡最可貴
第十八章 陳搏說:看不見 聽不到
第十九章 溫庭筠說:老井 老檜 老君廟
第二十章 艾瑞克說:令人敬仰的老子

推荐


我很快就把這本書翻完,哇!好看!孔子代表著傳統儒家精神,他所教會我的不只是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影響我許多美學態度。
──林文寶 (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任何時候讀《老子》,都能感受到老子正用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正確的處世方法。閱讀《老子》,心情是愉快的,一種滿是收穫的愉快。
──岑澎維

內容摘錄


《大家說孔子》

宰予說:頑固可愛的老師
 我是白天睡覺而被老師痛罵的宰予。
 當老師發現我白天睡覺時,氣得眉毛像展翅的小鳥一樣飛了起來。老師掉頭就走,還邊走邊說:「真是一塊腐壞的木頭哇,能拿來雕刻嗎?」
 「說要努力用功,結果大白天睡覺不讀書!骯髒的泥土築成的牆,再怎麼粉刷、掩飾都沒有用!」
 「以後宰予說的話,我要觀察過才會相信!」
 老師生氣罵起人來,就跟烏雲密集的天空一樣,不落個過癮,雨珠是不會停的。
 「朽木不可雕」這句話,從那天開始就緊緊跟著我;大家聽到這句話,就會想起宰予,讓我好沒面子。不過被老師一罵出名,我也不敢抱怨,因為確實是我錯了。
 說起老師,真是讓我對他又敬又怕。
 老師長得非常高大,一般人大約七尺高,老師足足有九尺六寸。他看起來很嚴肅,罵起人來更嚴肅,但是和學生在一起時,卻溫和又有智慧,像春風吹過來一樣,一舉一動都充滿自信和文雅的風度。
 老師是一個努力上進的人,他經常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貧窮又低賤的人,所以卑賤的工作也會做。
 在老師的心目中,也有屬於他的偶像呢──周公。沒有錯,周朝的典章制度是周公制訂的,只要是周朝留傳下來的禮樂制度,老師一定會仔細研究、好好遵守。
 老師對於「吃」是很講究的,食物的顏色不對、味道不新鮮,老師絕對不會吃;時間不對、蘸醬不合適,甚至肉切得不端正,老師也不吃。
 老師吃東西的時候不說話,說話的時候不吃東西;每餐很少吃到飽,夠了就好;為了工作和學習,還常常忘了吃飯。
 食物的名稱,如果取得不端正,老師也不願意吃。像魯國有個地方,清涼可口的泉水卻被取名叫「盜泉」,就是因為這個名字,老師再怎麼渴,也不肯喝一口這泉水。
 老師雖然固執,生活卻簡單樸實,不追求名利,他曾經說:「富貴如果能夠追求得到,就算做低賤的工作,我也願意。如果求也求不到,那麼就讓我做我喜歡的工作吧!」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老師雖然想出來做官,為國家盡力,但是一直不去追求,所以才會到了五十多歲,機會才從天上掉下來。
 「子我,你又在胡說什麼了?」瞧,老師聽見了,他又要來教訓我了。
 我忘了告訴大家,「子我」是我的「字」。
 還有一件事,老師也罵過我。
 那是我和老師討論,為父母守喪,三年會不會太久了?因為三年不學禮法,不學音樂,這麼長的時間不是白白荒廢了嗎?
 「你這麼做,安心嗎?」老師反問我。
 「安心。」我的回答又讓老師生氣了。
 這次老師不是只有搖搖頭,他是甩甩頭,生氣的說:「父母去世了,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可口;聽悅耳的音樂也不覺得快樂。如果不到三年,你就開心得起來,那麼就照你的意思去做吧!」
 「子我,你真是一個沒有仁義的人哪!小嬰兒至少要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你為父母守喪三年都做不到嗎?」
 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要一開口,就能讓老師生氣。就像大家認為我思路清晰、能言善道,老師卻認為我犀利好辯、口不擇言。大概就是我常常脫口說出心裡的話,才讓老師不高興吧!
 不過老師雖然有點頑固,卻不會要求我們都要聽他的;只要我們自己好好想一想,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這樣就行了。這也是他可愛的地方吧

《大家說孟子》

司馬遷說:我為孟子留下記錄
 我是寫《史記》的司馬遷。
 孟子!好,我知道,我們要講的是孟子。
 每次我讀《孟子》這本書,一翻開書本,讀到第一句——
 梁惠王看見孟子大老遠來探望他,開心的問:「老先生,你一定是要為我的國家帶來利益的吧!」
 讀完這一句,我就會忍不住丟下書本,長長的嘆一口氣。
 什麼?有人跟我一樣也讀不下去?不行,要繼續讀下去。
 我丟下書來嘆氣是有道理的。國君只知道追求「利益」,那就是一個國家「亂亡」的開始啊!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國君大臣,「追求利益」產生的禍害都是一樣嚴重的。
 孔子很少提到「利益」,他認為追求利益容易招來怨言。
 算起來,孟子是孔子學問的第五代傳人。他們之間雖然相隔了一百多年,但是孔子說過的話,孟子還是牢牢的記在心裡。
 所以,當孟子聽到梁惠王這麼問他的時候,立刻想起孔子的話,便直接糾正了梁惠王:「大王啊,何必談利益呢?只要有『仁』和『義』就足夠了呀!」
 接下來,孟子滔滔不絕的跟梁惠王談論實施「仁」和「義」的好處。
 「有沒有更快、更快的方法呀?老先生。」孟子的話,讓梁惠王打了好大的呵欠。
 在動亂的戰國時代,梁惠王只希望像吃下大力丸一樣,一夜之間就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稱霸天下。
 孟子和孔子有一個很像的地方,那就是學問充實了,就想要找一個可以侍奉的國君,施展自己的抱負。
 孟子希望國君能推行仁政,好好的對待百姓,他走過一個又一個國家,但是沒有國君願意徹底採用他的方法。
 所以,孟子周遊列國的情況就跟孔子一樣;甚至連最後的結局也一樣。
 孟子回到家鄉,和徒弟們把《詩經》、《書經》介紹得更詳盡,發揚孔子的思想,寫下《孟子》這一本書。
 這是我在《史記》這本書裡對孟子的描寫。現在,我把它寫得更淺一點、更白話一點,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比較看得懂了?
 很多人反應,說我在《史記》裡,只對孟子寫下了兩百零八個字的紀錄,如果扣掉我自己感嘆的七十一個字,再去掉描述時代背景的五十四個字,就只剩下八十三個字了。
 用這少少的八十三個字,怎麼能說清楚孟子的一生?
 孔子是「至聖」,就是最頂級的聖人;孟子被尊稱為「亞聖」,聖人裡的第二名,是極為優異的成就了,為什麼對他的描述卻只有這麼一點點?
 事情是這樣的,在那個時代,孟子的名聲雖然顯赫,但是並沒有受到重用,所以留下來的紀錄不多。他像一罈好酒一樣,越陳越香。一直到後來,大家發現他的偉大了,卻也發現,連他的出生年分都沒有記錄下來。
 直到一百多年之後,我是第一個為他留下紀錄的人。年代真的太久遠了,我沒有辦法推算,除了細看《孟子》這本書,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我有沒有繼續讀下去?當然有哇!不過,別急別急,讓我再想想看。
 這樣吧!下週五起,我們就請幾個跟孟子熟識的人,請他們出來講講關於孟子的事。這樣大家對孟子就更熟悉了。
 講到這裡,我也有話要說,我在《史記》裡為這麼多人留下紀錄,又有誰能清楚的說出我正確的出生年月日呢?

《大家說莊子》

惠施說:毫無用處的大葫蘆
 莊周是我的好友。我們意見常常不合,爭辯是常有的事,最後的結論,總是南轅北轍。不過,這並不影響莊周和我的感情,因為,除了我,他也沒有幾個談得來的朋友啦!我不跟他拌拌嘴,他還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呢!
 瞧,他又來找我了。我得找點事來做,讓他有東西可以和我鬥鬥嘴,我也找機會消遣消遣他。
 「你在做什麼呀?」一進門,莊周就這麼問我。
 「劈葫蘆哇!」
 莊周看著滿地葫蘆的碎片,在一旁直搖頭。
 「好好的葫蘆,你沒事把它劈碎做什麼呀!」
 「因為這葫蘆一點用處也沒有!」
 這句話就是在嘲諷他的。他老是說「沒有用的東西,才是真正有用的」,指的就是他自己;他不出來當官,看起來很沒有用,但他就覺得自己才是有用的。他還說,「有用的東西,才是最沒有用的」,指的就是我;我在魏國當宰相,他用盡各種辦法,來嘲弄我看起來有用,其實一點用也沒有。
 「怎麼會沒有用處呢?沒有用的東西,才有大用處呢!」
 我說:「這葫蘆有什麼用處呢?魏王不知在哪裡拿了葫蘆種子,就給了我幾顆。你看,結出這麼大的葫蘆來。」
 這麼大的葫蘆,拿來裝水,一次可以裝個五百斤,偏偏它又不夠堅固,裝滿了水,一舉起來就破裂。那我從中間剖開成兩半,拿來當水瓢舀水吧。這麼大的水瓢,不用的時候,又很占地方。
 我問莊周:「你說說看,這個大葫蘆,一點用處也沒有,我不把它劈了,留它做什麼?」
 莊周搖搖頭,用手指指我,他說:
 「惠先生,您真是只會用『有小用處』的東西,不會用『有大用處』的東西呀!」
 莊周自己找了張板凳坐下來:「來來來,我講個故事你聽一聽。」
 莊周說,宋國有一戶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棉維生,染好的絲棉,要在河裡漂洗,他們一家好幾代都做這工作。這個工作很傷手,這戶人家能長久做下來,就是因為他們能調製一種讓手不龜裂的藥膏。
 有個外地來的人知道這件事,出了一百兩金子的高價,要買他們的祖傳祕方。
 這戶人家,聚在一起商量這件事,得到的結論是: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棉,辛苦一年賺得的也不過幾兩金子,現在一個藥方就能賣百兩黃金,我們何不就賣了它。
 這個外地人,付了錢、拿了藥方,就到吳國去遊說吳王,說他能帶兵打仗。正巧這時候,越國來侵犯吳國,吳王就讓他帶兵作戰。
 這場冬季在水上的交戰,因為吳軍有保護手的藥膏,吳軍輕輕鬆鬆打敗越軍。吳王很開心,賞他許多土地,還封他官位呢!
 「你看看,」那莊周指指我說:「同樣的藥,只會用『小用處』的人,拿來漂洗絲棉;會用『大用處』的人,用它來賜地封爵。你呀,不是我要說你,你就是不會用『有大用處』的人哪!」
 我要消遣莊周,反被他消遣了,實在很不甘心。
 我說:「那你說說看,這麼大的葫蘆,要怎麼用它?」
 「你何不把它晒乾以後,多帶幾個,綁在腰上,做成『腰舟』,在江上、湖上飄浮遊蕩,那不是很美嗎?」
 這莊周,就是有這麼浪漫的想法。他的意思就是要我辭官,抛開榮華富貴,回到民間做個快樂的村夫。
 這是我做不到的,飄蕩江湖,讓他自己去吧。

《大家讀老子》

第四章 南宮敬叔說:國家圖書館館長
 我是魯國大夫,也是孔子的學生。當年,父親孟僖子要求我與兄長一定要跟隨老師學習。
 我們聽從父親的建議,跟在老師身邊學習。老師的學問是那麼的豐富,但是老師吸取學問,卻從來沒有滿足過。
 有一天,我去拜見老師,老師對我說:「我聽說老子學識淵博,這不就是上天為我安排的老師嗎?我們倆一起去拜訪他吧!」
 我看見老師的眼裡閃耀著希望的光采,立刻去為他想辦法。
 於是我去見國君,請求國君給我們一點資助。國君立刻答應給予車一輛、馬兩匹,童僕、車夫三四人,有了這些我們就能啟程了。
 我隨著老師,帶著一隻大黑雁當作禮物,從魯國到周都洛陽去,要去見這位傳說中一身學問的人。
 老子這時候,是周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管理一大堆典籍,他親自熱情的接待我們。這位白髮蒼蒼的學究,不修邊幅,兩眼炯炯有神,卻又親切和善得像神仙一樣。他那一身的學問,一定是長久泡在書堆裡,浸染出來的。
 這是老師第二次見老子,卻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位仰慕已久的學者。
 「好多年不見,先生還記得我嗎?」老師向老子行禮問候。
 「記得,記得,怎麼會不記得呢?仲尼先生。」老子也跟老師回禮。
 老師要我把大黑雁送上,我也立刻行拜見禮;老子收下雁子,抱在懷裡,笑得好開心哪!
 「呵呵呵,你們千里迢迢帶著牠,真是有人情味的禮。我先好好的欣賞欣賞牠,過幾天,再放牠回到大自然去吧。」
 老師迫不及待的向老子請教:「現在,我正擔任中都這個地方的縣宰。中都這個地方,禮樂崩壞,官吏貪汙、收賄,百姓好勇鬥狠,不知禮儀。我想要用周朝的禮、樂來治理中都,讓官吏清廉、百姓知道退讓,先生能不能教導我呢?」
 「少了禮儀,人與禽獸就沒有什麼分別了。可是仲尼先生,對於周禮,我也只知道一些,並不完全通曉。」
 這時候,老師拱手請老子喚他「仲尼」就行了。老師知道老子的學問深厚,這是他謙虛的說詞。
 於是老師從日常生活中的宴客開始問起,主人應該坐在什麼位置,客人應該坐在什麼位置;飲食的禮儀、喝酒的禮儀,迎接客人、送別客人的禮貌;孝敬父母、為人子女應有的禮節……
 一件一件、大大小小的事,老師詳細詢問,老子也就他所知道的,仔仔細細的回答。
 老師在周都洛陽,也參觀了「明堂」,那是天子舉行大典的地方,四周有許多先聖帝王的畫像,旁邊有他們的事跡記錄,老師在那兒徘徊很久。
 離開周都洛陽的時候,老子親自送行。他握著老師的手,親切的跟老師說:「我聽說富貴的人為人送行,都會送一些錢財;有仁德的人為人送行,則是送幾句言語。我不是富貴的人,就私下把自己當作有仁德的人,那麼,我就送你幾句話吧!」
 老師和我都振奮起精神來,我們這一趟的目的,不就是聽聽老子的話,吸取他的學問嗎?
 於是我們靜靜的聆聽。
 「頭腦靈活又看得深入的人,常常把自己困住,原因就是喜歡評論別人;口才好又有學問的人,往往容易遭遇到危險,原因就是喜歡揭發別人的錯誤。」別
 老師仔細聆聽老子的話,不斷的點頭。
 老子又繼續說:「不要讓別人討厭自己,才能保全自己、保全名節呀!」
 老師低下頭,仔細的記住這些話,謙虛的跟老子說:「孔丘恭敬的接受先生教誨。」
 老師從洛陽回到魯國之後,推行他從老子那兒學來的周禮,他的學說受到更多的尊重,來跟隨老師學習的弟子,也越來越多,我大略的算一算,超過三千人呢!
 跟老師去見老子,我的收穫也不少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