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錦蛙入侵南壽山 高市啟動移除
(2025/6/10)

近期連日大雨,雨後正是蛙類最佳的繁殖季,民間團體根據鳴叫聲發現,「亞洲錦蛙」已入侵高雄市南壽山,且在七蔓站附近有水的環境中,觀察到亞洲錦蛙的卵,將對臺灣原生種的蛙類生存造成影響。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昨天啟動兩棲爬行動物資源調查監測及移除計畫,與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張學文團隊合作,前往移除亞洲錦蛙的成蛙及胚胎(受精卵)。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指出,已移除亞洲錦蛙三隻母蛙二十八隻公蛙、班腿樹蛙兩隻及大量亞洲錦蛙的卵,未來將持續移除。
張學文說,亞洲錦蛙又稱花狹口蛙,原產地在中國華南及東南亞等地區,一九九七年在臺灣首度發現,隔年六月由楊懿如博士確認是花狹口蛙,推測可能由商船或原木貿易而進入臺灣。花狹口蛙體長平均可達七公分,與壽山現有的原生種蛙類比較,體型可說是巨無霸。花狹口蛙的鳴叫聲音非常大,可達七十分貝。牠們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且競爭力非常強,會對臺灣原生種的蛙類生存造成很大影響。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說,外來入侵種一旦在臺灣野外環境立足,後續要完全移除非常難,呼籲民眾勿擅自將豢養動物棄養至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