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夜市的新挑戰
(2025/5/28)

夜市和廟宇都是臺灣著名的文化特色。廟宇建築精美的雕梁畫棟,氤氳繚繞的神祕氛圍;夜市多樣平價的庶民美食,煎煮炒炸和燒烤的濃烈香味,在在吸引著各地觀光客。然而,對周遭居民來說,夜市、廟宇卻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存在,雖愛這樣的人間煙火和方便性,卻長期受空汙、噪音困擾。
中山大學和高雄醫學大學日前發表研究結果,證實夜市營業期間產生的空氣汙染物,會滲透到鄰近住家室內,影響兒童的肺功能。尤其夜市營業時間,鄰近住家室內的細懸浮微粒PM1和PM2.5濃度明顯較高。研究團隊建議居民,減少開窗,多使用空氣清淨機,不要讓兒童在夜市周遭逗留。
研究團隊也表示,政府應針對夜市攤販制定管理規範,要求設置空氣淨化設備,或採用低汙染的烹調方式。目前各地政府對於夜市確實都有輔導機制,夜市管委會也會配合管制油煙,不少夜市的油煙設備已達五成以上,但不可否認,固定式攤位較易要求裝設油煙設備,流動式夜市攤位較難管制。
雖然不容易,但是就像寺廟減香、減爐,初期多數寺廟也反對,隨著臺北行天宮、萬華龍山寺等大廟示範,有越來越多寺廟響應。永和樂華夜市幾年前轉型為環保夜市,攤商全面裝設油煙設備,就連路人抽菸,也會被勸導。全臺夜市全面轉型為環保夜市,減少空汙,改善空氣品質,應是臺灣特色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