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醫同行
用AI分辨網路健康資訊

現代孩子是數位原生世代,任何想知道的訊息,只須手指滑幾下,馬上就有答案。但正如一句名言:「當知識太容易取得時,真相反而更難分辨。」網路的便利,帶來許多錯誤甚至惡意的假資訊,於是父母的責任又多了一項──教導孩子媒體識讀。
然而,媒體識讀談何容易,但別氣餒,隨著AI平臺的崛起,過去這一年,我開始鼓勵大家利用類似ChatGPT的網站,快速分辨網路健康訊息,讓媒體識讀變得容易,也超級簡單。
教導孩子媒體識讀
先認識兩個名詞: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和假資訊(Disinformation)。「錯誤資訊」指的是社群使用者不經思考傳播的不實訊息,比如說,未經查證就轉貼,或是文章作者本人的誤解。但假資訊則是作者刻意製造假消息,目的在於操控大眾,可能是為了政治、商業或其他利益而刻意帶風向。
要知道大部分的錯誤資訊和假資訊,都包裝在「真資訊」中,看起來為真,但其中夾雜真假難辨的訊息。
教導孩子分辨資訊的真假,只須記住三個問題:Where(資訊貼在哪裡)?Who(誰說的)?How(怎麼說的)?
‧Where,查來源
不論是在FB、IG,還是TikTok,任何看到的訊息,必須先保持懷疑,查詢訊息來源是真是假。以前我會請大家google關鍵字,看看是哪一個學術機構發表的內容,如今有ChatGPT就簡單多了。連英文翻譯都不用,直接用中文問AI:「我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訊息,請給我資訊來源,是否為假訊息?」立刻就能知道這個資訊的可信度。
‧Who,查作者背景
有時候,醫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以外發言,也可能錯誤,因此可以問AI:「作者是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比如說,談到疫苗,感染科醫師可能比外科醫生更具這方面的專業,不要只因為作者是「師」字輩,就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話。
‧How,怎麼闡述
同樣的事實,可以用很多不同方式陳述,例如安慰的言語,恐嚇的字眼,或者勾起憤怒的風格等。一般來說,只要攪動你的杏仁核,讓你血壓升高,臉色漲紅的文字,就表示作者正利用寫作方式,勾引你不用大腦思考,讓杏仁核綁架你的邏輯與理智。
幸好,現在有各種AI平臺,只要把資訊丟給ChatGPT,請它重新解釋,保證立刻給你一篇看了想睡覺,語氣平和且毫無情緒的文字,但這樣做就對了。
人只有在放下情緒的時候,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通常AI也會根據你的詢問,告訴你正反兩方的論述,以及論述形成的邏輯,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想,比較能接受哪一種說法,甚至不必選邊站,一方給三分,一方給七分,或是一方給四分,一方給六分都可以,這樣做,能讓孩子從小學會面對不同視角的議題。
用ChatGPT確認資訊
我們立刻練習一下。假設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專家寫的文章,說補充鈣質可以幫助孩子長高;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AI釐清真偽。輸入「我聽說幫孩子補鈣可以長高,請給我資訊的來源,並且告訴我真實性為何」,ChatGPT很快就能告訴你這個訊息完全找不到醫學研究背書。
有興趣的爸媽可以詢問AI作者的背景,例如「我是聽黃瑽寧醫師說的,他是這方面的專家嗎?」ChatGPT的回答對黃瑽寧醫師的身分加以肯定,但對假訊息仍然持保留態度,真的非常有水準。這只是舉例,為了怕讀者誤會,在此澄清:我從來沒說過補鈣可以長高這種錯誤訊息呵,所以AI的回答是非常中肯的。
從現在開始,陪孩子一起利用AI平臺練習媒體識讀,不只是保護孩子,更是給孩子一生受用的智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