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屏菸原民館開展 靈媒齊聚說生命故事

報導‧攝影/莊舒仲
(2025/5/17)

開展當天,屏東部落民眾與靈媒在展場前牽手跳舞。

 靈媒在部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不過這項古老文化傳承面臨斷層危機。屏東縣政府日前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原民館策畫「靈媒與她們的產地:屏東縣靈媒文化特展」,邀集來義、春日、牡丹、獅子及滿州五鄉近四十名排灣族靈媒現身,分享生命故事與靈性經歷,邀請大眾一探祭儀文化。

人靈溝通橋梁
排灣族靈媒養成限制多

 縣府原民處指出,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認為萬物皆有靈,傳統信仰崇拜自然與祖靈。靈媒是串起族人與靈的橋梁,守護雙方和諧與連結。

 排灣族靈媒是天選之人,要當靈媒有三大要件:女性、具家學淵源和必須通過禮儀。特展溯源散居縣內排灣族部落的靈媒生成之地,訪談四十多名靈媒的成長故事,分享如何一路走向撐起整個族群的信仰核心歷程。

展廳中陳列部落靈媒在祭儀中使用的相關器物。

精熟部落知識
天選之人通曉艱澀古語

 靈媒的傳承不僅限制傳授同系之人,傳承對象儘可能限於母系範圍內,且採師徒制。靈媒不能隨意收徒,須有神兆啟示,更重要的是必須發現神珠,才能取得資格。

 靈媒還要上課,學習艱澀古排灣語構成的經語與祭歌,與一般族人日常用語完全不同。此外,靈媒學自然法則、地理知識,且要精通經語、文化習俗及神話傳說。

 其中,三十六歲的胡雅雯,師承行巫六十四年的柯千花,是屏東最年輕的靈媒。此次透過影音和文字展示力里系統立巫五個流程:迎接神珠、練習基礎經文、討論拜師禮、立巫儀式和回師禮(獨立儀式)。

展廳中陳列許多靈媒執行傳統儀式的法器與服飾。圖為靈媒翁菊治行巫時的傳統族服。

影像輔助圖說
保存傳統祭儀流程細節

 展區以動態影像輔以文字解說,從部落的信仰文化、靈媒的選擇與儀式、立巫流程、靈媒學習內容,還有部落靈媒行巫的生命故事。此外,也介紹排灣族小米收穫祭,以及已有五百年歷史的人神盟約祭(俗稱「五年祭」)的祭儀流程。

「靈媒與她們的產地」特展開展當天,佳義國小歌謠隊受邀演唱部落古謠。

展覽資訊

本次特展展至十月二十六日,展出時間為週二至週四上午九點到晚上六點,週五至週日延長兩小時;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