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跳脫舊思維 吸引年輕人

年輕人報考國家考試、投入公職體系的比例,近年來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根據考選部統計,一一三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六萬多人,較一○二年十四萬多人減少五成以上。且許多技術、偏鄉、司法、基層行政等類科,儘管有開缺,仍常出現報考人數不足或錄取後無人報到的情況。
年輕人真的不願擔任公務員嗎?最近有一名年輕人在網路平臺上留言,自己出身單親家庭,想當公務員翻轉貧窮,表達「真的好想上榜」、「考公職就是要翻轉窮困的家庭」。有許多人表示贊同,但也引來反面意見。一名網友直言,當公務員可能身體狀況愈來愈差,面臨賠償與懲處,以及與長官和民眾等應對狀況,且薪水無法反映付出的努力。
年輕新血補充困難,導致臺灣公務員平均年齡已達四十五歲以上,恐影響未來行政效率與傳承。若臺灣希望建立更具競爭力與現代感的公部門,就必須跳脫「鐵飯碗」的思維,打造能吸引並留住人才的工作生態。
首先要提高起薪、導入彈性薪資制度,改善升遷與績效評估機制;另增設專業導向職位,開設更多數位治理、AI應用、永續發展、社會創新等新型公職;建立更具開放性、創新性的工作氛圍。吸引具現代技能的年輕人加入公務機關,擔任公務員,國家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