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深耕教與學
慢活農場 細細品味小日子

文‧圖片提供/吳桂芬(臺中市樂業國小校長) (2025/5/8)

校園中的耕讀生活,師生脫鞋親近農地。

 臺中市樂業國小前身是專為糖廠子弟設立的小學,位於有天然湧泉灌溉稻作的泉源里。現今隨著舊城新生計畫推動,加上先前「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的補助,師生在校園開闢三百多坪的田地,學校更發展校訂課程「小農場,大幸福」,開啟耕讀生活。

 「樂業小農場」課程聚焦生態、生活與生命的範疇,發展「小農大本事」、「元氣好料理」及「農場好朋友」三軸線課程。農耕時,隨節氣種植當令作物,與大自然合作;收成時,發揮巧思食當季;一年四季有許多小動物入住,供孩子探索,也讓師生見證物種的合作與消長。

學生商量如何搭棚架,幫助番茄長大。

經營小農場
一步步掌握

 農場會議在期末召開,農場管理人說明下期種植計畫,提供搭配節令的專業建議。各年段教師再考量學生能力、喜好,作物種植種類、方法、收成時間,議定細節。同時,參考學校行事曆安排擺攤銷售等。開學時,還有一次會議,農場管理人確認各年段計畫,統籌採購,就可分頭進行。

 低年級選擇易照料的作物,農活著墨在觀察農場微生態,推動食育。中年級從認識作物及農機具入門,體驗務農勞動,耕讀體驗更融入美感教育及行銷宣傳。

 高年級必須把農場當作「主戰場」,因為銷售所得將挹注畢業旅行。教師只須交付任務,學生求助再出手;對土地利用,他們能提供意見,甚至有好點子,已做好獨當一面的準備。

耕耘小農場,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課程即生活
收穫真幸福

 樂業國小校園綠意盎然,生態豐富,操場兩側的幸福農場,隨四時節氣風生水起,生機無限。農耕有大大小小的狀況,教師帶頭做,學生跟著學;在生活脈絡中,與環境緊密連結。

 這兩年,樂業幸福農場陸續加入新朋友。雞是最早住民,校園是牠們的運動場;插秧前,稻間鴨報到,仗義的鵝群更幫忙保護鴨仔。樂業的「戶外教室」萬分精采,一個個有趣故事正在上演,師生參與、察覺,並深受觸動,所以親師生能夠安步當車,從容享受人生的大幸福。

稻間鴨幫忙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