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爸氣教養哲學
學會放手 孩子才能長出力量

文/鯨魚爸 圖/達志影像 (2025/5/2)

 一踏進醫院,就幾乎被病患主訴和檢查報告淹沒,腦海卻不自覺浮現女兒鯨魚妞昨天晚上的話語:「爸比,我要去動物園校外教學呵!」這句平淡的話,像根針輕輕扎進我心底,忙碌的工作使我不得不缺席女兒的成長時刻,因為疼愛她,心裡總被各種擔憂捆綁──如果不在女兒身邊,她不小心受傷怎麼辦?被欺負怎麼辦?

 然而更害怕錯過女兒每一個第一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學……就算再忙,也努力參與全部的親子活動。這次校外教學讓我有不同的想法──真正的成長,或許始於放開那握得緊緊的手。

築起安全防護線

 鯨魚妞是個碰到新奇事物就雙眼發亮的小女孩。過去,我和鯨魚媽總像衛星般圍繞在她身邊;然而醫院裡有病患在等候,責任感終究讓我選擇缺席這次活動。

 整日努力處理病患問題,得空就盯著手機確認是否有新訊息,因為鯨魚媽會傳來照片──長長頭髮的小小身影,在無尾熊館前踮腳張望;遊園小火車上和同學燦爛的笑;和同學手牽著手圍觀大象甩動鼻子的驚喜;和長頸鹿比誰高……照片裡的女兒非但沒有想像中的慌張,反而散發「我不害怕,我可以不須爸爸在身邊」的氣勢。

 那個被我擔心過度害羞的孩子,自在的與同學嬉戲玩耍,這時,我發現孩子的能力永遠超乎父母最樂觀的想像。

 身為醫師,值夜班,啃麵包當正餐,熬夜看檢驗報告,和死神拔河搶救病患……都是日常,但只要回家看見那張燦爛笑臉,聽女兒獻寶似的喊著「爸比,快看我的作品」,所有疲憊便神奇的消失不見,也讓我更加矛盾:當工作與孩子成長不斷碰撞,如何平衡工作責任和參與孩子成長的渴望?

自由的探索空間

 這次校外教學成為嚴酷挑戰,一邊是工作責任,一邊是女兒首次校外教學探險。儘管最後的選擇是盡責到醫院,但思緒不停翻攪:她會不會找不到水壺而慌張?會不會跟不上隊伍而迷路?然而,鯨魚妞充滿笑容的照片,那些被醫療專業放大無數倍的風險幻想,都在她自信的笑容裡消失了。原來,我以愛為名築起的保護,不知不覺限制了她展翅飛翔。

 拖著夜診的疲憊推開家門時,「爸比,大象會用鼻子噴水洗澡!樹獺動作真的像電影一樣,超級慢吞吞!河馬超大的嘴可以一口吞下大豬公……」女兒開心的模樣,讓我的疲憊瞬間消失。鯨魚媽笑著說:「妞今天成了探險家,和同學自顧自的牽手向前走,簡直忘了我在後面追。」

 我突然意識到,當克制住隨時要伸出的援手,孩子自然會在跌撞中學習調整步伐,也會和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向前走。診間裡,總想為病患掌控一切的醫師,這時也看清自己的盲點:只須給予孩子空間,她就能發揮韌性,探索世界。

爸氣理論

 我們不須扛起孩子衝破難關,而是當她蹣跚時給予擁抱;在她預備衝刺時,悄悄退到跑道外,看她創造奇蹟。忽然明白那些我自認「不可或缺」的陪伴,或許正是阻礙孩子鍛鍊韌性的溫柔陷阱。

 真正的親子羈絆不該是密不透風的保護,而是在安全距離內守護,當必要時刻來臨,變身成托起她飛翔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