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醫同行
遠離近視 控制3C螢幕時間

我們都知道使用3C產品和近視有關係,尤其是近距離使用電腦、平板與手機,對兒童近視的影響更嚴重。但是到底影響有多大?最近一篇醫學文獻給了初步的答案。
近視風險黃金爆發區
根據二○○四年最新的系統性回顧與分析,蒐集全球四十五篇研究,超過三十三萬名兒童與青少年的資料顯示,兒童每天只要盯著螢幕超過一小時,就增加近視的風險。平均來說,使用3C產品每增加一小時,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一的近視機率,如果近一步分析這些數據,會發現使用時間越久,近視的機率更是爆炸性升高。
舉例來說,每天3C時間一小時的兒童,近視風險其實只增加百分之五,但使用兩小時的孩子,近視風險變成增加百分之二十五,使用三小時約等於增加百分之七十五的風險,到了四小時,風險則變成增加分之九十七。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一至四小時是近視風險的「黃金爆發區」,如果能將孩子的3C時間壓縮在一小時左右,對視力保健才是最安全的。
計算可運用螢幕時間
然而很遺憾的,即使國健署與所有兒科專家都建議父母設下使用3C產品時間的限制,但根據統計顯示,臺灣學齡兒童每天螢幕時間竟然平均超過四小時,遠遠高過安全建議。
再次重申,未滿兩歲兒童應該完全不接觸螢幕,兩至六歲兒童每天不超過一小時,而且必須由父母陪同,小學階段則與孩子一起制定螢幕時間。
所謂跟孩子一起制定螢幕時間,就是和他畫出一張日常時刻表,一天二十四小時,扣掉睡眠十小時,上學四小時,安親班四小時,戶外運動一小時,再扣掉吃飯、洗澡、上廁所時間,家人互動不插電時間,寫作業時間,剩下的才是可以自由運用的螢幕時數。
唯有讓孩子參與制定時間安排規畫,他們才會心甘情願的遵守約定,不然只是爸爸媽媽一句話決定,他們不會信服。最後,演變成每天吵著和父母討價還價,徒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20—20—20—20法則易實施
雖然上述的舉例,是每天規畫戶外活動一小時,但實際上,這是假設在學校已進行戶外活動一小時,加上放學後一小時,才足夠兩小時。由於戶外光線能抑制眼球過度生長,預防近視發展,因此研究顯示兒童每日須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時間,才能有效預防近視。
除了每天制定總量及戶外運動時間之外,也別忘了20—20—20法則——每使用螢幕二十分鐘,休息眼睛二十秒,看二十英尺(六公尺)遠的地方,搭配眨眼二十下,讓眼睛定時休息放鬆。
國健署的視力保健建議,是每近距離用眼三十分鐘,就要看遠方休息十分鐘,但根據我陪孩子的經驗,發現這個建議幾乎不可能執行,因為要孩子看著窗外發呆十分鐘,真的太困難了。
後來採納20—20—20—20法則,只要設定循環鬧鐘二十分鐘響一次,孩子只須犧牲二十秒的時間,就能繼續從事他們喜歡的活動,因此成功率大大提高。
每年須檢查一次視力
爸爸媽媽也別忘記,從孩子三歲開始,每年檢查一次視力,如果發現已經進入初期的近視,至少可以使用散瞳劑防止快速惡化。
兒童的視力保健就是父母的責任,嘮叨碎念沒有用,確立方向,確實執行,別讓3C綁架孩子的大腦,還弄壞他們的靈魂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