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睿全臺尋鳥蹤 捕捉瞬間之美
(2025/3/24)

全國鳥友在臺南參加攝影聯展,張哲睿是參展者中年紀最小的成員。圖片提供/張哲睿
花蓮縣私立海星高中二年級學生張哲睿,從國小五年級起就展現攝影天分,憑藉對攝影的熱情,專注於生態拍攝,不僅獲得花蓮縣攝影學會頒發「碩學士」榮銜,象徵他在攝影領域已達到講師級水準,作品更曾經進入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比賽決選,花蓮第一信用合作社還將他的作品印製成二○二三年月曆,讓更多人透過影像認識臺灣之美。
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張哲睿,接觸攝影始於國小五年級某日清晨,他在住家附近的樹梢間,發現一隻有亮麗藍色羽毛的黑枕藍鶲,燃起想要捕捉動人瞬間的念頭,開始每天觀察住家附近的鳥類,試圖用手機拍攝牠們的身影;他向父母表達對攝影的熱愛,並在父母的支持下,擁有了一臺相機。
張哲睿拍攝到被列為珍貴稀有動物的小剪尾。圖片提供/張哲睿
自學攝影 熟記鳥類圖鑑
張哲睿對賞鳥的熱情遠超過課堂學習,總是喜歡觀察鳥類的姿態和習性。在父親張秉正的鼓勵下,他開始自學攝影、閱讀大量攝影書籍,並觀看網路教學影片,而父親則成為兒子的司機與助理,經常陪伴他「上山下海」。
為了拍攝鳥類,張哲睿下定決心要認識牠們,他熟記世界鳥類圖鑑,並憑藉驚人的觀察力,能夠迅速辨認並找到鳥類蹤影。在短短一年兩個月內,他的足跡遍布全臺,成功拍攝到二十多種臺灣特有種鳥類,包括臺灣噪眉、臺灣鷦鷯、臺灣朱雀等珍稀物種。
張哲睿耐心等待,拍攝到屬於臺灣特有種的臺灣鷦眉。圖片提供/張哲睿
赴大雪山 追臺灣國寶帝雉
張哲睿說,有次為了找新臺幣千元鈔票上的「臺灣國寶」帝雉,和父親在清晨摸黑到大雪山,氣溫冷到讓人直發抖,當他們準備離開時,一隻雄性帝雉從林間緩緩走出,他連忙按下快門,記錄難得的一刻。
還有一次,為拍攝連資深賞鳥人都難見到的神祕鳥類小剪尾,張哲睿到新竹深山蹲守十小時,才拍下珍貴瞬間;他也曾為拍攝全球不到四百隻的琵嘴鷸,於冬天多次到新竹香山溼地,在寒風刺骨的等待中,終於捕捉到牠低頭覓食的畫面。對他來說,為拍到一張珍貴的照片,等待是非常值得的。
張哲睿在拍攝鳥類的過程中,也對臺灣風景產生興趣,曾在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的海梯田,以空拍機拍下作品〈曙光〉,該作品入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的二○二二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比賽。
張哲睿從小就展現對攝影的熱情。圖片提供/張哲睿
透過影像 促大家重視環保
張哲睿說:「攝影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目前他正積極籌備個人攝影集,計畫透過影像帶領觀眾探索臺灣的山林與鳥類生態,也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愛上大自然,並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張哲睿以空拍機拍攝的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海梯田作品,入選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的二○二二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比賽(左圖)。圖片提供/張哲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