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資源 落實急救教育

新北市國中技藝競賽日前開跑,由「基礎急救照護競賽」打頭陣,眾多選手大展所學,足以令人相信他們能成為專業人才。醫護的專業急救技能相當重要,畢竟沒人能預料意外何時到來;上月的臺中百貨公司氣爆事件,趕赴現場的醫護,甚至偶然路過的護理師都投入急救,阻止悲劇擴大,正是最佳實例。
急救技能固然有其專業性,卻並非民眾遙不可及的技術;許多民間團體都提供基礎急救課,而一般路人以CPR或AED救人一命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事實上,現行中小學課綱十九項議題裡的「安全教育」,就包含「急救教育」,並明列各學習階段應達成的目標,許多學校也都規畫相應課程。然而,校園急救教育資源夠嗎?
新竹高中去年的新生訓練,出現學生集體跪地、手壓地板的畫面,引起網路熱議。校方表示這是CPR訓練,由於「安妮」假人不夠,便請學生先練基本動作;連國立高中都如此,可見校園急救資源是何等短缺。再以數據來看,依推廣急救的NGO「安妮急救教育協會」統計,目前全臺國中有七成八「安妮」不足,九成三AED訓練機不足。最基本的設備都欠缺,急救教育怎能落實?
基礎急救技能是教育目標,也是社會安全的一環,而在有戰爭威脅的臺灣,更是國家韌性的一部分,應投入更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