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多元化推動守護動物教育

(2025/2/18)

 一一四學年度學測國文寫作以「52赫茲鯨魚」為題,要求考生敘述自己具獨特性的故事。原本被認為文學性強,考生恐不好下筆,但閱卷老師指出,不少考生能掌握「以鯨喻己」,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顯示對鯨魚的關切和了解,頗為可喜。

 此事例也顯現,守護動物的環保教育和各類考試命題,如能引發學生結合個人經驗、抒發個人情感,應有助提升國寫能力。高雄市河堤國小最近就與大學合作,以全球八種瀕危物種大貓熊、藍鯨、虎鯨、老虎、亞洲象、海龜、企鵝、樹蛙為主題,用英語創作歌曲、歌詞及圖像,是很有意義而有趣的環保教育。

 據統計,全臺陸生脊椎動物及陸蟹的路死總量,每年超過一千六百萬隻。推廣防路殺是環保教育重要一環。新北市政府防路殺紀錄片《守護生命——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以穿山甲、食蟹獴、臺灣獼猴、赤腹松鼠、鼬獾等三十多種野生動物的角度,帶領民眾穿越生態廊道,促請民眾共同維護野生動物安全回家。

 這是多元化推動守護動物教育很好的實踐。紀錄片除了在新北市農業局頻道播出外,亦宜推廣到各級學校。全臺其他縣市幾乎都有野生動物遭路殺的問題,也應多元化推動保育教育,響應聯合國二○三○年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15陸地安全生態,讓野生動物與人均可安全使用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