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動疏運 首要管制人流

今年臺灣燈會在桃園青埔舉辦,因現場有六公尺高的皮卡丘、十二公尺高的卡比獸、九公尺高的進擊的巨人等動漫角色燈區,吸引大量民眾與親子參觀,第一個週六假日就湧進兩百多萬人次,卻因交通疏運壅塞,引發民怨。
人潮湧進桃園機場捷運,民眾在站內擠得動彈不得。有人抱怨,到了捷運站,排隊兩小時卻無法上車。也有媽媽帶著小孩,等待刷卡出站卻排了四五十分鐘,不僅擠到快要窒息,更怕發生踩踏事件。
後來機場捷運緊急應變,加開班次、縮短班距、簡化出入站,終於在深夜把民眾都安全疏散。然而,機場捷運運量其實不大,搭配周邊高鐵、臺鐵,應該在規畫之內。一旦人潮超出預期,最重要的是管制人流,才能確保安全。
以臺北市跨年晚會為例,由於人潮可能超過三百萬人次,臺北捷運就動員約兩千八百名人力,不僅捷運不收班連續營運,還有許多人員穿著醒目外套或服務背心,引導旅客動線和月臺警戒。在必要時,可隨時配合執行疏導管制。
大型活動人潮洶湧,最怕發生踩踏事件。交通疏運的規畫,除了依照客群,規畫不同的路線、時間、運輸工具來分散人潮,尤其在散場的尖峰時間,更要進行人流管制。最後,主辦單位還要以最簡明方式,大量宣導讓民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