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福利無法提升生育的因應

(2025/2/12)

 我國新生兒人數連九年下降,國發會預估至二○七○年只剩一千四百九十七萬人,減少近八百五十萬人。扶養比將攀升至一○二,每一名工作年齡人口要扛一個依賴人口的沉重負擔。

 聯合國人口司統計各國採取促進生育的措施,提高母親產假,育嬰假最多,生育補貼次之。我國生育津貼僅四萬元,誘因不高。

 我國育嬰假採保險制,工作年資六個月以上,子女未滿三歲,可申請育嬰假,留職停薪最長為兩年,可獲得六成保險給付,加上兩成薪資補貼約八成薪資。政策仿似瑞典、芬蘭、挪威、丹麥,但生育率仍排在墊底。福利最好的瑞典近幾年出生率也下滑,顯然「孩子國家養」不易鼓勵生育。

 美國心理學會統計,五成父母表示,大多時候面臨難以承受的壓力,比其他成年人的兩成六高近倍。孩子受社群媒體與人工智慧生成影響,增加父母精神壓力。養育已不僅食衣住行、高房價的壓力而已,教養所費心力比上一代更加疲累。

 面對低生育率趨勢,宜轉念與亟思因應策略。人口減少或有利於生態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未嘗不是壞事;勞動力不足,人工智能機器人可取代近半人力。欲解決高扶養比問題,培養「利他文化」建立社會共同體,加重財產稅與資本利得稅,減輕年輕世代的壓力,或許是因應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