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AI應求善而慎防詐

農曆新年期間,國際的經濟、科技領域發生重大變化。先是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展開關稅戰,提高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進口產品的關稅稅率,其次是中國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兩款產品,成本低廉,性能則與OpenAI相當,震撼全球科技界,認其可能改變AI遊戲規則的同時,也對如何防詐帶來衝擊。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深度求索的突破,立即刺激AI投資熱潮上升。微軟等四大美系雲端供應商宣布今年資本支出衝上三千億美元;Meta執行長祖克柏直指「今年是AI重大的一年」,預期AI助理用戶數將超越十億大關。輝達、超微等晶片大廠題材升溫,川普日前約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更受各方關注。
AI時代虛實並存,我國為高端晶片生產大國,對AI發展方向,不能置身度外。在實的方面,從政府、企業到個人,都要致力充分理解AI的光明面,並切實推動AI善念的設計及實踐。歐盟制訂的四類AI風險:不可接受風險(完全禁止使用)、高風險(須使用評定合格AI)、有限風險(須透明)及無風險,值得學習效法。
如忽視AI技術濫用,聽任其擴充陰暗面,影響堪憂。法界專家指出,臺灣詐騙案件近五年頻創新高,AI工具推波助瀾是一大原因。因此,應加強對AI深偽技術的監管,慎防被用於詐騙;更應發展AI識別與預警工具,強化金融與司法機構的防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