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文家庭雙語生活
創作的起點 我手寫我口

文/米西 圖/達志影像 (2025/1/19)

 年底是美國慶祝耶誕節和新年的重要時刻,這時,學生大多會在放寒假前寫卡片或送禮物、禮卡給老師,表達感謝和祝福。我也不免俗的幫孩子準備了卡片和禮卡,但因為女兒才小學一年級,多少有些不放心她到底知不知道要寫什麼,有沒有拼錯字……但我才靠近房間想看一眼,立刻被女兒催著離開,她還說:「不要打擾我啦!我知道要寫什麼!」

 過了好一會,她滿意得像剛完成鉅作般走出房間給我看她寫的卡片,上面洋洋灑灑說了喜歡老師安排的有趣活動,是她遇過最好的老師,祝老師節日快樂……除此之外,她還特地畫了老師家的一隻貓和一隻狗。

學語言 
鼓勵多表達

 看女兒自信的樣子,我突然回想起當年第一次看見大班的兒子帶回家的圖文作品集,自己驚訝的瞬間。

 兒子寫的句子不多,字體歪歪斜斜,字母大小寫不分,除了最基本的主詞I,介係詞to,或者動詞go之外,其他字我幾乎看不懂,還得從圖片裡畫的房子、愛心和一堆小人,推論他的hos是house,luv是love,frn是 friend。最神奇的是老師竟然還畫了個笑臉回覆:真是一個愉快的週末!

 後來,在家長會時,我緊張的問老師:「孩子一直不會正確的拼寫,是正常的現象嗎?我是不是應該在家訓練他拼音?」沒想到老師竟然笑著說:「絕對不需要!這個階段我們要鼓勵孩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我們希望孩子自由的表達,拼字之後才開始慢慢強調;尤其,隨著孩子閱讀能力提升,透過各種寫作機會,他們自己也會建立拼寫的意識。」

 我帶著納悶的心情,通過長時間觀察才了解,這就是美國教育讓孩子練習寫作的原點。

學表達 
增加細節描述

 從幼兒園到低年級,老師會先開啟話題,引導孩子分享自身經驗或想法。接著,讓孩子轉移到圖畫紙上,把自己剛剛說過的內容畫出來。等到孩子開始學會一些基礎字和拼讀原理,進一步要孩子配上簡單的文句,最常見的起手式,就是描述自己在週末或假期做了什麼事,你最喜歡的人是誰。老師在這個階段,只會針對大小寫、句號,做小幅度提醒,更多的是鼓勵和引導孩子增加細節的描述,多多表達。

 對比以前在臺灣上小學,我們在一年級開學後的幾個月內,立刻掌握注音符號的拼寫,透過大量的抄寫和考試,強化對符號的印象,以及掌握拼寫能力。老師批改作業時會強調拼寫正確的重要,所以我記得造句時,儘可能運用學過的詞彙,如果不確定注音是ㄣ還是ㄥ的時候,就得想辦法用替代字,避免發生錯誤。所以在我的童年印象裡,作業必須由媽媽先幫忙檢查錯字,考試時總是戰戰兢兢,力求穩妥的作答。

 看到女兒帶著笑容展示她拼錯字的卡片,我突然意識到美國小孩才真是「我手寫我口」的實踐者,雖說中年級以後的作文會開始加重推理、論證的訓練,但還是很羨慕他們從小就擁有表達的自由,以及不怕犯錯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