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新頻道
呵護孩子健康 從護齒開始

文/林君鴻(臺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5/1/6)

 如果眼睛是靈魂之窗,那口腔就是「生命之門」。病從口入是指病菌往往容易從嘴進入身體,而且很多疾病的「徵象」也可以從口腔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顧口腔健康有訣竅

 要預防,首先要了解造成疾病的原因,知道原因才能避免病原入侵或疾病發生,以下我們來談常見的口腔疾病和預防方法。

 齲齒是孩子最常見的口腔問題,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咀嚼功能不好,長時間含著食物或食物總是吃很久。

 ˙口腔清潔習慣不好,沒有使用牙刷、牙線等潔牙工具澈底潔牙。

 ˙飲食習慣不好,常常吃、喝含糖分或可以分解成糖分的食品。

 ˙過敏鼻塞或口腔功能障礙,常常以口呼吸,還有,口乾潤滑能力差,也容易滯留食物殘渣。

 ˙舌繫帶沾黏或低下,無法好好吞嚥,也無法清潔口腔。

 ˙牙齒亂,齒列不正,自然有很多角落無法清潔乾淨。

 預防的方法就是改掉壞習慣,定時定量飲食,除了三餐之外,成長中的孩童自然可以在餐與餐中間多一兩次的點心時間,但儘量吃天然無添加的原形食物,飲食時間大約半小時左右,吃完東西立刻清潔口腔。

口腔功能障礙不忽視

 當然現代化社會生活便捷也帶來疾病。例如近幾十年來,兒童齲齒與齒列不正的比率居高不下,這和父母哺育孩子的方式息息相關。

 很多人可能對「口腔功能障礙」很陌生,其實這是很常見的口腔問題。舉凡牙齒很歪很亂,沒有空間長恆牙,小下巴,戽斗或是錯咬,歪頭歪臉,甚至打呼、夢遊、磨牙等睡眠呼吸問題,都屬於這個治療範疇。

 所謂的口腔肌肉主要就是指舌頭、嘴脣和咀嚼的肌肉,如果放置位置不對或功能執行不好,例如用嘴呼吸,習慣吸奶瓶、奶嘴,從小太早給予「泥狀」不須咀嚼的副食品,使口腔肌肉改變張力或位置不對,進而改變口腔的構造。

 另外,小朋友大多數的牙齦紅腫來自於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也就是沒有好好清潔牙齒口腔,或是隨時隨地一直飲食,自然累積牙菌斑,牙肉因為發炎而容易腫脹流血。幼兒萌牙時有時候會形成小腫包,這多半是暫時的,做好清潔工作,牙齒長出來就會消退;孩子較大時,可以請牙醫師處理。

 極少數的牙齦腫是因為其他疾病,例如免疫系統疾病,早發性糖尿病或白血病也會伴隨牙齦腫脹。有些藥物也會造成牙齦增生,例如抗癲癇的藥物,但是這些情況都是少見的。

 口腔為生命之門,負責咀嚼飲食,也與呼吸睡眠息息相關,所以父母記得建立孩子每天三餐飯後牙齒清潔的習慣,避免一直吃零食。每半年最少要帶孩子到牙科檢查,讓口腔疾病遠離,讓孩子的臉上常出現健康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