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力升級幸福慢老
警覺靜脈功能不足 做個健康老人

文/張楷杰(神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5/1/8)

 在雲林行醫時,經常在理學檢查中看到許多長輩的雙腿黝黑,上面布滿新舊交錯的疤痕。一般人可能認為,這些皮膚變化是當地老農辛勤耕耘數十年的歲月痕跡,因此患者或家屬每每不以為意。

 然而,類似的雙腿色素沉著現象,也可能出現在活動量較少的銀髮族,甚至中壯年族群。有些人誤以為這是皮膚保養不足,於是勤搽乳液,但是效果有限。事實上,這可能是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的表現。如果未能找出病因並對症治療,往往難以改善問題。

從雙腳看血管疾病

 雙足血液循環障礙涵蓋多種血管疾病。如果經常出現肢體末端冰冷、蒼白,甚至劇痛,通常與周邊動脈阻塞有關,常見於代謝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吸菸者。另外,要是雙腳缺乏活動,則可能導致血液滯留並引發靜脈栓塞。深層靜脈栓塞可能造成心肺血管堵塞,是必須謹慎處理的病症;淺層靜脈栓塞則較易導致皮膚病變。

 靜脈阻塞會使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心臟,長期滯留在肢體末端。壅塞的血管浮現於皮膚表面,形成紫黑色的網狀紋路;當末端組織液無法回收時,可能引發雙足浮腫、疼痛,甚至皮膚發炎及疤痕,嚴重者會導致局部皮膚硬化。隨廢棄物及紅血球殘骸積聚,皮膚逐漸變得暗沉,因此,如果小腿出現色素沉積,應警覺是否有靜脈功能不足的問題。

用進廢退的靜脈血

 久坐或久站不動,都可能產生靜脈功能不足。不管是辦公室的白領族,或者因為體力衰弱而行動不便的長者,都有可能久坐。一般來說,如果經常連續超過四個小時久坐不起身,會大幅增加靜脈功能不足的風險。還有,久站不動的上班族,例如接待人員,因為地心引力使血液回流困難,產生類似的問題。

 身體姿勢雖然對靜脈回流有影響,究其根本,足部運動的缺乏才是最核心的原因。其實,我們即使只做一個完整的「腳踝上提│下踩到底」的運動,就可以產生約一百到一百五十毫升的血液回流。不管是久坐或久站,別忘了適時活動雙腳。

大腹便便阻礙回流

 除了活動缺乏,另一個產生阻塞的原因,在於體腔的壓力過大,進而阻止血液回到身體。

 雙腳的靜脈回流,首先經過腹部,接著回到心臟,再轉送至肺臟交換氧氣。而造成這一連串通路壓力上升的原因,包括懷孕或中樞肥胖導致較高的腹壓,或者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缺氧,以致肺血管壓力上升,都會增加下肢血液回流的困難度。

 肥胖也是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原因,另外血壓、血糖、血脂也容易造成血管的硬化,控制代謝症候群理所當然成為避免靜脈回流失調與足部皮膚病變的有效目標。

彈性襪使用須留意

 有一些輔助的方式也可以減少靜脈血液滯留。睡覺的時候,用棉被墊高雙腳,可以幫助血液回流;如果每天能抬高雙腳三十分鐘,可以顯著降低疾病的發生率。

 穿著較緊繃的彈性襪也可以減少足部血液滯留——選用有治療效果的漸進式壓力襪,透過特殊的設計使襪子頭尾的壓力不同,進而疏導組織液。不過,如果合併有文章開始提到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就得小心使用彈性襪,須諮詢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