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的反思
設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是總統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提出的重要政見。教育部銜命經過半年規畫,日前在行政院會報告具體計畫內容,決定從明年起在四年內編列百億經費,鼓勵青年到海外拓展國際視野,學習專業知識,勇敢踏實築夢。
這項計畫鼓勵對象為十五歲到三十歲青年,除了自主提案圓夢企畫,教育部也攜手各部會開發海外見習培訓機會,開放有志自我挑戰的青年申請。但乍看計畫內容,幾乎就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國際體驗計畫」與「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的綜合版。
唯二的不同就是,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申請年齡門檻從十八歲降到十五歲;經費從每年編列(今年約三億元)改為四年內籌措百億元基金。在百億基金的充分支持下,明年起將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走出臺灣放手追夢。從地球村觀點,求學階段就能到海外拓展國際視野,對國家人才培育是正能量的累積。
早年留學生遠赴海外追求美國夢,現在的臺灣躋身已開發國家,半導體產業睥睨各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科技產業鏈,仍無法成為新世代青年的尋夢園,實現土生土長的臺灣夢?是主政者妄自菲薄,還是制度與環境使然?行政院在啟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前,應先釐清這個問題,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