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因應勞動力高齡化問題

(2024/11/26)

 二○二五年將屆,我國將進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兩成。據國發會估計,臺灣高齡化速度較多數國家快,預估二○四七年超越日本,二○七○年在全球僅低於南韓。超高齡社會對勞動力影響重大,全國需重視。

 國發會預估,我國十五歲至六十四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於二○二八年低於三分之二,人口紅利消失。隨著勞動人口減少,生產力弱化,國際競爭力受衝擊;產業、市場、消費、金融、國際貿易及基礎環境都將有變化,需審慎因應。

 我國自二○一六年執行「少子化對策計畫」,預算從初期每年兩百億元,生育率仍逐年下降,二○二五年預算增至一千一百餘億元,理應有所改進。在延攬國外人才方面,有關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僱用,以及「數位牧民計畫」之啟動,應加速推動,但也要注意國內人才之平衡。

 維持社會勞動力適當供應,當然要從國內人口結構妥善扎根做起,鼓勵生育仍是治本。協助適婚男女居有房(或購或租);有了下一代可獲養育協助;適當紓解他們照顧父母的壓力,可讓年輕世代願生、敢生,仍是催生政策的基礎。至於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也不妨繼續研議。

 如無良法催生,預估十五年後國人每年出生人數低於十萬人。更迫切的是兩年後大學入學年齡人口首次低於二十萬人。人口問題是國安問題,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