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橋有愛無礙
四訣竅 教孩子自我管理
週末,到家附近的市場買菜,看見一個約國小四年級的孩子,跟著賣蔬果的爸媽做生意,他幫忙收錢、找錢,還不時整理顧客擺亂的青菜和水果。我隨意挑了幾顆芭樂,請他結算,他先將水果裝袋,隨即找錢,還說:「謝謝阿姨!」
等我買完東西折返,看見他坐在角落專注的寫測驗卷。我好奇詢問,他的媽媽說:「阿平下週要期末考,所以得加油!」接著帶著欣慰的表情說:「他自己會規畫如何準備考試,不僅幫忙做生意,也會整理家務,像洗衣服,都不用我操心。」當下,我深覺阿平真是自我管理能力很強的孩子。
想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須從日常生活的小事慢慢幫助孩子建立。
認識時間到管理時間
幫助孩子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和孩子討論並設定明確的學習、生活和興趣等方面的目標,讓孩子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可以如何運作,並努力向前邁進。重要的是制定實際可行的計畫,確保和檢核孩子能夠按照計畫依序進行。
我們經常對孩子說「抓緊時間」。但是時間在哪裡?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認識鐘錶,體驗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有多長,形成基本的時間觀念。教導孩子評估時間,學習合理分配時間,避免拖延和浪費時間。設定先後順序,先完成重要且緊急的任務,再處理其他事務。
分辨想做和該做的事
爸媽引導孩子思考什麼是「必須做的」,什麼是「想要做的」,再把這兩項分別列出來。必須做的事不限於今天要做的事,可以讓孩子把要做的事全部寫出來。列出清單後,請孩子標記哪些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做的事,和孩子一起依照優先順序排序。
提供適合整理的環境
爸媽提供方便整理的環境,讓孩子參與家務,還可以提議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孩子從學校回家後,經常把脫下來的襪子隨手亂扔,爸媽可以在玄關處放置洗衣籃,教導孩子:「脫下的衣物直接放到這裡。」為必須整理的東西準備專用的箱子,把學校發的資料放到專用箱,箱子須放在孩子方便拿取的地方。
引導認同並承擔責任
爸媽要讓孩子參與決策,如家庭規則,選擇課外活動,買書等,讓他們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要給孩子自由空間,在範圍內自主安排學習和生活,給予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另外,規則中還要包含沒有遵守時要採取什麼措施。
提出規則後,問孩子:「這樣可以嗎?」徵求孩子的意見。這個過程很重要,孩子會考慮規則是否適合。讓孩子遵守規則的訣竅,就是讓他認同責任,承擔責任。
一旦制定規則,就要遵守。孩子能看出爸媽是不是下定決心這麼做。如果爸媽沒有決心,就算威脅孩子,也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最後只會變成「說說而已」。
爸媽須獎勵孩子的努力和進步:當孩子在自我管理方面有進步,即時給予肯定和獎勵,激勵他們持續下去。爸媽也要適時糾正不當行為,幫助孩子認識問題的嚴重程度並改正錯誤。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讓孩子遭遇困難和挑戰時更加堅毅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