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弱勢 落實普惠金融
最近三年科技業、半導體產業的AI話題持續受關注,相關公司獲利好;金融業今年卻異軍突起,十四家上市金控公司前十月稅後合計淨賺五千三百多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除了投資人寄望股利水準提升外,金融業如何對弱勢族群發揮善力量,落實普惠金融願景,亦受注目。
首先,金融業友善輪椅族弱勢客戶,要加速從精進機臺做起。傳統ATM沒有可容納輪椅族膝蓋的空間,若干銀行業試辦引進無障礙容膝式ATM,普及速度似乎慢了些。原因不外建構成本較昂貴;許多分行位處老舊建築,或設在便利商店,推廣遇到瓶頸。現遇金融業處榮景之時,應不難讓輪椅族福音早降。
其次,據統計,目前臺灣薪資中位數為四點六萬元,而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標準,低於總薪資三分之二就屬低薪,代表薪資若低於三點一萬元,就是低薪弱勢。金融機構主事者不妨作普查:員工中有沒有低薪族,如果還有,應考慮依綜合條件予以合理調整。
普惠金融的推行,在於確保所有民眾都能平等的獲得負責任且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為實現這一目標,金融機構應以穩健細緻的服務處理每一筆業務,確保準確無誤;透過親切的接待、周全的關懷,以及實用的建議(如防詐騙提醒),不僅有效的服務現有客戶,也能吸引潛在客戶,促進金融的普惠性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