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男理工女人文的迷思
教育部日前公布「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研究」(ICILS)調查結果,臺灣八年級學生首度參與評比,在運算思維列全球第一,電腦與資訊素養則排第四。這項調查也統計男女生的表現差異,臺灣男女生在運算思維無顯著差異,在電腦與資訊素養則是女生優於男生,與全球趨勢一致。
這項調查說明,女生在電腦與資訊領域的學習成效毫不遜於男生,甚至部分面向上比男生好,而這與臺灣社會長期的「男理工女人文」現象存在落差。據國發會資料,一一二學年度就讀大專校院STEM領域科系的女學生,僅占百分之二十六點四,顯示學科選擇在性別上仍存在明顯差距。本報今年的兒少職業探索問卷調查也顯示,小學男生最嚮往的前三種職業為職業運動員、電競選手、程式設計師,小學女生最喜歡的則是麵包糕點師、畫家、歌手,反映性別刻板印象左右兒少對未來職涯的想像。
臺灣實施性平教育多年,但傳統性別框架根深柢固,從小學到大學在職涯規畫、學科選擇都難以鬆動,顯見仍有很大改善空間。教育機會平等僅是性平的起步,還需要進一步打破潛藏的性別偏見。引導學生探索生涯發展時,應以個人興趣和潛能為主要考量,不受限於性別刻板印象,才可能達到實質的平等。
此外,學生的職涯選擇不只受學校教育影響,家長與社會也扮演關鍵角色,整體社會應努力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發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