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醫觀點
體重超標 兒童過重隱藏危機

文/黃世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4/11/11)

 爸爸媽媽是否收到孩子這學期的健康檢查通知單了呢?如果孩子的身高體重檢查結果顯示「體重過重」或「體重超重」,請務必提高警覺。傳統觀念中,長輩常認為「孩子白白胖胖」是健康的象徵,也有不少人相信孩子長大後自然會瘦下來,然而,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這種觀念已經不適用了!

 兒童肥胖除了會增加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外,還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

肥胖傷害心理健康

 依據兒童健康體位標準,兒童「過重」與「肥胖」,是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判定的。BMI的計算方式是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再與同齡孩子比較。當BMI超過同齡孩子的八十五百分位時,即被視為「過重」;BMI超過九十五百分位時,則屬於「肥胖」。

 許多醫學研究聚焦肥胖對身體的影響,但我想特別強調的,是肥胖對孩子心理層面的傷害更加隱而不顯,卻影響深遠。

 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普遍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感到不滿。這種情況在學齡前並不明顯,但隨著孩子進入學齡期,自尊心受損的程度將會逐漸加重,隨年齡增長,這種心理負擔也變得更加嚴重。

 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研究指出,相較於體態適中的孩子,肥胖的男孩更容易霸凌他人,或成為被霸凌的受害者;而肥胖的女孩則更容易遭到霸凌。這些孩子在行為上也容易出現問題,例如情緒不穩、無法遵守規矩,甚至會推卸責任。

 更令人擔憂的,是因為對外形不滿和人際問題而產生的心理壓力。肥胖兒童對食物誘惑的抵抗力會降低,甚至可能產生情緒性暴飲暴食的現象。

肥胖迴圈惡性循環

 當孩子因為肥胖感到沮喪時,這種情緒往往會促使他們進一步以吃來紓解壓力,最終陷入「肥胖迴圈」,即肥胖導致情緒低落,低落情緒引發暴飲暴食,而暴飲暴食又讓肥胖問題更加惡化。孩子一旦陷入其中,身體與心理的負擔都會越來越重,難以自拔。

 因此,當孩子肥胖過重時,我們絕不能只著眼於體重的數字,更要關心孩子心理上的變化。

社群媒體影響選擇

 在這個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孩子經常暴露在理想化的身材標準下,這種情況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自我形象的焦慮。

 肥胖的青少年常急於瘦身,從社群媒體或網路上尋找各種偏方,甚至採取極端或不健康的減重方式。

 然而,這些方法往往適得其反,減重失敗帶來的挫折感,不僅讓孩子情緒更加沮喪,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最終選擇自我放棄。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當孩子有肥胖問題,父母應及時採取行動。

‧及早處理

 當孩子的BMI接近過重或肥胖時,應立即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

‧拉長戰線

 體重控制是一場長期戰役,趁孩子年紀尚小,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陪伴與鼓勵

 減重過程需要耐心和時間,爸爸媽媽的支持與鼓勵將是孩子最大的動力,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讓體態重回正軌,才能遠離肥胖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