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認識校園植物
桃園市某國小四名六年級學生,日前在學校撿拾油桐花果實後,因好奇而吃了一口,不料不久就感到腹痛、惡心。學生告知教師,教師查詢發現,油桐花果實有毒性,立即通報校方將學童送醫,洗胃治療後,學生都直呼不敢了。
有家長質疑,油桐花籽有毒性,學校為何要種植油桐樹?油桐樹在春季開花,被稱五月雪,但果實有毒。類似情況的植物其實不少,杜鵑花、聖誕紅、長春花、姑婆芋、黃金葛、夾竹桃、鳳凰木、馬纓丹,在校園都很常見,也都有毒。
但學校種植各種植物,除了美觀,也有實用意義和教育價值。例如認識校園植物是國小的課程,從低年級開始實施,只是應該更加落實。很多學校設有網頁介紹校園植物,教育部還有校園樹木資訊平臺,都值得教師善用。
其實國人誤食事件不少,過去曾有工人吃便當時沒有筷子,隨手折了夾竹桃枝條代替,卻因此中毒的案例。媒體常報導的,還有姑婆芋、大花曼陀羅及各種菇類。日前食藥署就整理了採食野菇中毒案例,呼籲路邊野菇不要採,更不要食用。
在學校裡,落實認識校園植物課程,再逐步擴展到認識臺灣各種常見植物,除了幫助學生避免誤食,長遠來看,更重要的意義是,帶領學生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建立愛護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