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共學趣體驗
學霸陪聊天 孔門師生到現代

文‧圖片提供/廖苑伶(桃園市元生國小教師) (2024/10/23)

在「對話製造機」上,學生輸入對孔門師生對話的詮釋。

 《論語》字字珠璣,但節錄成小學課文〈孔子說的話〉,卻成了學生眼中的「有字天書」,難以理解其中意涵。如何讓學生親近文言文教材,吸收智慧?教師嘗試以下作法。

還原時空背景
認識孔門師生

 課文的隻字片語,難引起學生共鳴,於是教師讓他們先認識靈魂人物──孔老夫子。

 學生都知道孔子是至聖先師,其他則一無所知。教師引導用平板查找文獻,他們發現原來孔子是標準的山東大漢,身材高壯,善於駕車射藝,面貌不俊俏,卻能幽默面對揶揄,展現高情商。

 《論語》記錄孔門師生的對話,教師也介紹言語、政事、德行、文學這四個科目的孔門學霸小故事,於是課本提及的人物不再遙不可及,變得有血有肉。

學生的圖文作品。

科技虛擬情境
邀古人線上談

 接下來,消弭時空形成的距離感;教師請學生思考:如果孔子與門生都是現代人,會用什麼方式對話?對談些什麼?

 借助科技工具「對話製造機」App,學生一人分飾孔子與弟子,展現對談內容;自四科學霸中挑一個當作對話角色,結合先前閱讀的小故事,揣摩學霸人格特質。

 另外,既然古人已穿越時空,對話要譯成白話,才符合「來到現代」的情境設定。由於身分是師生,聊天、請教問題得一來一往,有禮應對,不可已讀不回或答非所問。

 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其實考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要快速創造情境,思考情境下該提出什麼問題,才能反映人物性格,同時要符合現代網路聊天的習慣。

揣摩人物性格,設計情境,幫助學生親近古文。

 學生秒懂得套用自身經驗,「先跟老師打招呼,再問問題。」「可以使用貼圖、表情符號。」他們七嘴八舌的討論,熱鬧非常。輸入訊息時,更思考扮演的雙方如何互動回應,以傳達文本意涵。

 學生陸續完成作品,下載「對話製造機」產生的圖片,上傳班級作品牆,同儕觀摩,交流心得。

 威霆說:「子貢『贊助』孔子周遊列國的龐大費用,我覺得孔子應該要謝謝他。」子晴則說:「孔子根據學生個性回答問題,給不同的答案,當老師真的好難。」

 這堂課利用網路科技,邀古人來現代作客;學生把古文譯成白話,重現孔門師生對話,而更具體理解文本,認識孔子的中心思想,無形中也汲取經典的智慧。

上網查找孔子的生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