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醫觀點
迎接早發育世代 超齡外表壓力大

文/黃世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4/10/14)

 近年來,許多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的發育時機似乎比父母這一輩來得早。

 過去,女孩通常在十三歲左右才遇到第一次月經,男孩則大約在十五歲才出現變聲、長喉結等明顯的身體變化,然而,近幾年開始,小學中高年級就遇到初經的女孩不在少數。事實上,這是確實發生的趨勢,相較上一代,現代孩子的發育時間提早了許多。

 面對孩子提早發育的趨勢,父母更應該了解孩子正常的發育時間。如果發現孩子的發育明顯早於同儕,很可能是「性早熟」。可惜的是目前校園健康檢查並未涵蓋發育與性徵的評估,因此,若要及早發現孩子是否性早熟,得仰賴父母的觀察與協助。

早發育的心理挑戰

 女孩正常的發育時間是八到十三歲,男孩則是九到十四歲。如果女孩在八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徵,例如乳房發育,長出陰毛、腋毛,或是在十歲前遇到初經,就是性早熟。至於男生,若在九歲之前出現睪丸體積變大,陰莖長度增加,陰毛和腋毛生長,又或是在小學階段就開始變聲,長喉結,也應考慮是否有性早熟的可能。

 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早發育對孩子身高的影響。嚴重的性早熟,導致孩子生長期縮短,「能夠長高的時間」比他人來得少,儘管一開始孩子因提早發育而長得比同儕高,但發育期也會提前結束,最終可能比其他孩子矮。這種「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前」的身高變化,是父母最擔憂的結果。

 除了身高,性早熟還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小的壓力。第二性徵太早出現,會讓孩子看起來過於成熟,這種「超齡」的外表往往會讓大人對他們產生不合理的期望,以致孩子不知該如何應對,心理負擔隨之增加。提早報到的初經更會讓孩子面臨自我照顧上的挑戰。

潛藏危害健康疾病

 性早熟是一種症狀與現象,潛藏在這現象背後,更令人擔心的,是危害健康的疾病。

 依據病因不同,性早熟分為兩大類,分別是主要原因在腦部的「中樞型性早熟」,這是腦部掌管青春期時機的下視丘、腦下垂體提早啟動青春期所致,可能的病因包含腦部感染、腦部腫瘤等,有時甚至無法找到明確原因(稱為「特發性」性早熟)。另一大類則是「周邊型性早熟」,由腦部以外的原因引起,例如卵巢囊腫或腫瘤、睪丸腫瘤、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等。

及早評估第二性徵

 為了及早發現性早熟,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五、六歲時,就要留意孩子第二性徵的變化。女孩乳暈下出現硬塊,男孩睪丸體積明顯變大,都是發育初期的徵兆。爸爸媽媽可以用指腹輕輕按壓女孩的乳暈,若摸到硬塊,就表示孩子開始發育了;至於男孩,則可以用成年人中指「第一指節」與孩子的睪丸比大小,若睪丸大小明顯大許多,表示孩子進入了發育期。

 若女生在八歲前,或是男生在九歲前出現上述的徵兆,又或是父母對孩子的發育有疑慮,務必儘早帶孩子找兒科醫師。若孩子確實為性早熟,往往須在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門診追蹤一段時間,釐清是否有危及健康的疾病,同時評估過早發育對孩子身高與月經時機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