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調查 近5成小六生有霸凌經驗 2成受害也加害
(2024/10/9)

今年是《日內瓦兒童權利公約》問世一百年,臺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昨天公布國內兒童霸凌調查顯示,百分之四十六點一的小六學童有霸凌經驗,並發現約兩成兒童既是霸凌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臺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提出六大訴求,包括尊重多元特質、落實輔導先行、加強師資培育、減少校園霸凌、創傷知情、培力心理韌性,並提出兩款桌遊,希望開啟反歧視、反霸凌的對話。
臺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由國內十四個民間團體共同組成,關注《兒童權利公約》在臺灣推動與落實情形。這項調查由該聯盟成員之一的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臺灣好鄰居協會,在二○二二年到二○二三年,針對十九個縣市的小六學童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三千多份。
這項調查顯示,約百分之二十的小六學童既是霸凌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霸凌他人的行為,可能來自於自身受暴經驗,而校園霸凌對兒童的心情、內心、行為及自殺意念都帶來負面影響,且在「遭受霸凌且霸凌他人」的組別中情況最嚴峻;調查也顯示,百分之六十五點七的人會安慰被欺負的朋友,但有百分之十八會當作沒看見或什麼也不做,甚至有百分之九點一會加入霸凌他人的行列。
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吳佳芸說,霸凌形態多元且複雜,可能是關係霸凌,或言語、肢體、網路等霸凌樣態,建議學校與學生討論什麼是霸凌,鼓勵大家勇敢站出來;家長應扮演傾聽者角色,注意孩子的行為是否有異樣,進而提供協助。
臺灣好鄰居協會的兒少代表在記者會表示,校園霸凌除了協助被霸凌者,也要關注霸凌加害者,因為傷害他人可能出自報復心態,除了學校輔導室資源介入,提供抒發情緒的管道,教師也應協助處理班上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