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防災韌性 社會不停擺
山陀兒颱風本週襲臺,因其路徑多變,移動緩慢,全臺各地連放兩天至四天不等的颱風假。突如其來的放假,挑戰社會的應變能力,而對學校來說,授課進度落後,如何因應即將舉行的段考,更讓親師生傷透腦筋。
颱風假的目的是預防災害、確保生命安全,只是臺灣地形複雜,即使同一縣市,颱風影響可能都有很大差異。這次颱風假引發討論,就是多數地方風雨不大,社會運轉機能卻因放假而陡降。事實上,過去局部區域遇豪大雨,地方政府通常採災區停班停課的作法;因應颱風,也可採類似彈性務實的方式,既顧及安全,又不影響社會運作。
這次颱風假,有學校自主啟動線上教學,也有教師超前部署預先指派作業,希望學生學習不中斷。但多數學校仍停擺,因此才會發生學生衝回學校拿課本,教師焦慮進度落後的事情。經歷新冠疫情後,學校已擁有遠距教學的經驗與能力,未來應建立相關指引,訂定遇相似狀況時,親師生可啟動哪些措施銜接教學,不致因放假而打亂學習節奏。
防災本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這次風災更顯現防災韌性的重要。學校可藉此機會教育,帶領學生探討相關議題,深化防災意識。畢竟,天災還會發生,在氣候變遷影響下,規模甚至會越來越大。提升防災韌性,優化原有因應機制,加快反應速度,面對災害時,才能將損害和衝擊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