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重視學習歷程檔案?七成高中師不確定
為蒐集高中教學現場對一○八課綱、學習歷程檔案的意見,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推動「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並在昨天公布調查結果,發現五成學生會積極製作課程學習成果,而城鄉差異、父母的階級職業,並不會影響學生製作課程學習成果的積極度和滿意度;調查也發現,不到百分之一的學生在高中三年,會為了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而補習。
這項調查在今年三月十五日到五月二十七日進行,全國抽樣七十八所高中,高三生問卷完訪率為百分七十六點三九,共完成兩千八百多份問卷;教師完訪率為百分之七十八點三二,共完成一千兩百多份問卷。
關於教師協助學生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時會面對哪些困難?調查顯示,最令教師感到挑戰的是「課程內容教不完,缺乏時間安排可以製作成課程學習成果的內容」,占百分之七十點八五;其次是「不確定大學教授是否重視」,占百分之六十九點八七。
計畫主持人、臺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表示,外界關心都會區、家庭背景好的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上較有優勢,但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家長背景沒差距,反而是讀社區高中、私校的學生,比讀明星高中的學生更積極。
此外,教育部委託中山大學教授施慶麟做的「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畫」,也在昨天公布調查結果,以了解大學端對招生審查資料的看法與重視面向。對於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日前提到,學生花錢參加營隊對申請大學沒加分作用,施慶麟說,大學教授審查重點在於學生的能力展現、多元表現、申請動機等,其中多元表現包括競賽表現、營隊參與等,教師看重學生的經驗,包括參與後的成長與反思,而非參加活動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