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郵票反映歷史現象 文物考據成另類話題

報導/詹伯望、楊惠芳
(2024/9/14)

中華郵政「鄭成功四百年誕辰紀念郵票」。圖片提供/中華郵政

 國姓爺鄭成功出生那年,正是荷蘭人在大員(今臺南安平一帶)興建熱蘭遮城之時。日前,中華郵政發行了一枚「鄭成功四百年誕辰紀念郵票」,郵票背景採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明鄭成功草書中堂 軸〉,卻也引發一些文史考據的討論。郵票反映的歷史現象,意外成為另類話題。

落款延平郡王存疑
兩枚鈐印真假難辨

 這幅五言絕句的草書作品寫道:「粉壁畫仙鶴,昂藏真氣多;高飛竟不去,當是戀恩波。」落款題字為「延平郡王書」,底下兩枚鈐印為「御賜國姓」與「詔封延平王」。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明鄭成功草書中堂 軸〉藏品介紹提到:「通幅筆力勁健,線條轉折自如,展現出一派儒將的風範。」

 可是,這幅作品的落款寫法值得玩味。臺南藝大藝術史學教授盧泰康直言,落款居然只有封藩名號,而學界對於那兩枚鈐印也頗有疑慮,認為太過張揚。盧泰康說,以前他在福建安海也看過幾枚類似的偽印。

 數百年來,鄭成功被視為重要歷史人物,相關文物深受重視,但數量極少。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鄭成功畫像〉。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產網

臺南現存兩件文物
對比書法風格迥異

 目前,臺南市公告鄭成功相關一般古物有兩件:〈鄭成功草書〉內容為「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以及開元寺的〈太極圖說〉。

 著有《臺灣通史》的連雅堂,曾在《雅言》一書中指出,「比年以來,頗多贗品,素紈不點、朱印爛然,有署『大目』者、有鈐『敕封延平郡王』者;作偽之跡,見之可哂。夫賜姓初名森,字大木,非『大目』也。永曆朝雖封延平郡王,未曾一用;文移書答,但稱『招討大將軍』,豈有平常縑素而蓋王章,且有『敕封』二字?是作偽者之不知史事,昭然若揭矣。」這些情節,難道不是和臺北故宮〈明鄭成功草書中堂 軸〉的情況相似?

 那麼,這幅〈明鄭成功草書中堂 軸〉是怎麼入藏的呢?

 根據故宮網頁,乃是五四運動健將羅家倫(一八九七~一九六九)在戰亂時所搜購舊藏,後人悉數捐給臺北故宮,包括唐代周昉〈調嬰圖〉、元趙孟頫〈蘭亭修禊圖〉等。

 但目前,即使是臺北故宮的專家學者,在沒有足夠的傳世史料及參考文物的情況下,也都無法針對鄭成功書法做深入而通盤的研究。

故宮典藏〈明鄭成功草書中堂軸〉。圖/翻攝自故宮官網

鄭氏書風現象罕見
傳世作品難斷真偽

 針對中華郵政發行鄭成功紀念郵票,票面背景設計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明鄭成功草書中堂 軸〉,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該草書文物是由羅家倫夫人張維楨女士所捐贈。鄭成功傳世書蹟面貌各異,目前存世並未見真正考據可信的作品。由於傳統作偽風氣的盛行,加上代筆書寫的可能性,要判斷真偽恐怕還需要更多證據,因此,學界目前對於此軸也是看法不一。

 故宮表示,在尚無足夠資料與可靠基準作品出現之前,要深入研究鄭成功書法確實有其難度與挑戰。儘管此作真偽無法驟然斷定,然而其書寫風格接近明末時代風尚,倘若考量文物本身的流傳與影響力,不妨可以視為民間認可的某類「鄭氏書風」。

 不過,就現階段的條件與狀況而言,目前傳世的「鄭成功書風」之多樣化風貌,似乎更值得研究者重視。這樣的現象在書法史上也屬罕見,反映出其書法的受歡迎與寬廣性,能幫助人們理解鄭成功在民間的各種流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