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
科技創新之外看見人的價值
前一段時間成了醫院復健科的常客,因為手臂只要彎曲到某個角度,就像觸碰到按鈕一般,疼痛警示燈發亮,在我腦海中轉哪轉的,擺明了不讓我超越這條有弧度的紅線,經醫師診治,我開始和物理治療師互動,進行復健。
有復健經驗的人都曉得,這是漫漫長路,急不得,必須「忍住」與「堅持」,忍住不找合適的理由請假,堅持所說的忍住。不過,我真不是認真的病患,甚至想起了一則讓我「驚豔」的科技新聞。
透過數位科技重獲健康
瑞士一所理工學院的實驗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嘗試打造「仿生機器手」,這隻手擁有類似人類的骨頭、韌帶與肌腱的構造,而且足以完成許多精細動作,計畫主持人說明能做到仿生般的材質,是因為他們採用一種固化速度較慢的先進塑膠,在最新3D列印技術搭配雷射掃描儀的過程中,跳過傳統逐層列印易僵化的缺點,以一步到位的方式,使該塑膠材質能發揮更強韌,更有彈性的仿生特性。
心想:如果直接幫我列印一隻手臂,該有多好?眼前浮現過往紅透半邊天的電影《魔鬼終結者》裡,阿諾那隻栩栩如生又戰鬥力超強的機器手臂;還有《酷寒戰士》那隻以一擋百無人能敵的膀臂。嗯,我想:我是真的在作夢,不過,這夢好像也提醒了我一些事。
‧醫療遇見科技,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藉精進的醫療技術,讓失去健康的人能儘可能恢復過往生活,當科技融入醫療後,許多過去不大可能的事情逐步成真,就像這隻研發中的仿生機器手一樣,期待它讓真正有需要的人重新展現笑顏,該團隊也說接下來他們想看看活細胞與這隻仿生手的結合程度,以利更多醫療需求。
‧科技遇見醫療,讓孩子擁有助人的心
父母對孩子須提早具備科技相關知識與能力的期盼,近年來已成為家常,於是孩子從小便接觸不少機器人設計,AI學習體驗,數位科技金融等課程。父母望子女能成龍鳳之心無庸置疑,即使科技掛帥,也別忽略讓孩子擁有一顆助人的心,也就是科技不落為高薪職業,更當以助人為念。
‧醫療科技的輔助與取代
「仿生」簡言之,模仿真實生物,重點應該在「生」,目的應為當生物無法順利發揮正常的功能時,須有替代的方法以輔助原有之功能,所以值得關注兩件事,其一生物之功能被判定失去,其次再借外力輔助生物回復該功能,而前提是先盡力維持上天給予最美又最自然的自己。
人與人互動的療癒能量
看起來,當時閃過列印一隻手臂的念頭,其實是自己明明該付出復健的代價,卻妄想讓科技取代辛苦的復健之路。
遲早有一天,3D列印出一隻手臂、腳掌……都不再是難事,但我或許會想念,在物理治療室中和治療師的閒話家常,在等待使用儀器時和鄰座陌生人的相互禮讓,或是志工的爽朗笑聲……
讓科技放對位置,相信3D列印出的不只是產品的「價格」,更是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