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心理學
讀懂被挫折感掌控的心靈危機
「為什麼越來越多孩子的挫折承受力這麼差?明明都考上前三志願了!」在某場教師研習活動結束前,有老師問。「其實這真的不能完全怪他們。」時常接觸慢熟世代孩子的我,有必要幫他們發聲。
覺察反差行為
這批天之驕子天生想得多,加上手機隨便滑就有爆量的訊息,造成滿腦子雜念,卻幾乎沒有把事情想通的機會。還有,他們都是備受期待的金孫,又在求學途上一路常勝。可預見的是優秀的他們一旦遇上挫敗,腦袋就不斷冒出「怎麼會這樣?」「我真的好爛!」……不停鑽牛角尖的念頭。
「究竟怎樣安慰,才能幫助這些孩子?」感覺這個老師身邊就有這類因發揮不出優秀,而變得憂鬱的孩子。
「這的確要非常留意,因為狀況不好偏偏又想得多的人,最怕辜負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語重心長回了這麼一句,腦袋浮現好幾個曾哀傷呢喃「對不起,我讓你們失望了」的資優生。
光是願意陪伴處於人生低谷的孩子,承受其負面能量的擾動,我覺得就非常不簡單。「能發覺身邊孩子出現某些和他過往言行舉止不一樣的反常,並及時了解這些『反差』是否事出有因,甚至協助他們尋求專業的幫忙,已經是非常稱職的心靈捕手咯!」
「說的也是。但萬一他們透露了想不開的念頭呢?我的班上有一個表現很優秀的孩子,在一個深夜,傳了類似的短訊過來,讓我好擔心。」看來這個優秀的老師已經被抱持「人生怎麼這麼苦」等意念的學生感染了。
解鎖負面情緒
前一陣子,進行了「以聆聽陪伴無聲吶喊青少年」Podcast募資計畫,很多學校邀約我去談「青少年憂鬱症」,國高中學校甚至大專院校邀我演講或幫忙都不稀奇,但近年連小學也開始邀約,還強調校內已發生一些非常緊急的事……其中,最令我不勝欷歔的,是從推播的新聞得知,有個我沒機會幫上忙的高中學弟,他活得很正常,是班上話不多的隱形人。但出乎意料的,是他選擇從正值青春無敵的人生賽道中悄悄退場。在全場老師一片靜默下,我補上一句:「我清楚記得報導說他留下的遺言,是『有壓力,無法克服』。」
我接著說,日前有個家長對我說,她的孩子是新聞中這個孩子的同班同學,在事發前幾個星期,他已在網路上寫下「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還透露「一個失敗沒意義的人,不需要被世界記得」。我除了覺得這真是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外,還因為最後一句話給人好大的壓力。難道難以適應環境的人就該「消失」嗎?我的情緒有些激動,可能是不甘心來不及向這個素昧平生的學弟說,從壓力的「壓」字結構不難看出,只要還活在「土」上,就會碰上討「厭」的事啊!
喪我法的練習
「聽過『可能性心理學』嗎?和老祖宗的『喪我法』滿相通的。」可能性心理學的核心假設,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是變成什麼,一切都有可能。至於喪我法,是《莊子‧齊物論》提到的,簡單的說,就是練習在我們腦中出現任何念頭的尾巴,加一個「嗎?」例如明天肯定完蛋!就提醒自己將其改成「明天肯定完蛋,嗎?」
我認真掃過全場老師後,加碼追問:「那個學弟留下的遺言『有壓力,無法克服』,就喪我法而言,可以怎麼說?」
「有壓力,非得克服,嗎?」原本提問的老師輕聲回答。
我忍不住為這個勇於提問也認真尋求答案的老師拍手,心想:如果那個自覺克服不了壓力的學弟能聽到老師的回答,會不會有不同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