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科學觀
學會尊重 找回消失已久的品格
在教養態度上,父母最看重教導孩子什麼樣的觀念呢?
研究早就發現,學生不樂意聽不尊敬的人的話,倘若父母或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時過於隨興,不能養成孩子穩定的人格,孩子未來如何能成為國之棟梁?
年初時,某縣市發生國中校園喋血案件,震驚了社會,也嚇壞了父母,不知道早上送孩子去上學,晚上能不能見孩子平安返家。隨著這個事件暴露出來的還有校園販毒問題、霸凌問題……當時一時間人心惶惶,大家不知該怎麼辦。
提升自律
好習慣養成好品格
這事件過去半年了,時值暑假期間,正好讓大家靜心檢討教育未來的走向。
社會發生問題時,我們該思考的不只是校園出問題,甚至是整個教育都出了問題,連帶是家庭出了問題。
過去,老師是被尊重的,但這幾年來,師尊一路下滑,許多人用難聽的話罵老師……這些都是過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卻發生在我們眼前。
保護學生很重要,《教師法》的限制可能使老師有責無權,老師不能罵學生,以免傷害他的自尊心。而自尊的前提是自重自愛呀!學生必須學會自愛,也要懂得盡責;若為了學生學習不快樂,微積分就改成選修,捨棄了「數學是科學之母」,沒有了數學基礎,學生不知不覺少建立起很多能力。
現在大學有「心理假」,即是當天學生覺得心理不舒服,不想上課就可以請假,不需要醫生證明或教官簽字。曾有學生一學期十六週,請了十週心理假,更有學生請假理由寫:寒流來,臺北太冷,去高雄尋找陽光;也有學生說早上宿舍停電,無法用吹風機吹頭髮,所以不能來上課,林林總總的理由,令老師不知如何教導。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怎麼能期望他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呢?
其實學習本來就辛苦,是學會以後才快樂的。「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學道酬苦」是舉世不變的真理,要孩子成功,他得要吃得了苦。學校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以目前學校嬌養學生的情形,未來哪一個公司敢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不高興就不來上班的人?
尊師重道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
過去大家對校園裝置錄影機都很反感,認為不尊重個人自由和隱私權,但是現在老師要靠它來保護自己。有個幼兒園的學生玩過頭,來不及上洗手間就拉在褲子上,回家後怕挨罵,騙父母說被同學欺負,不許她上廁所,老師也不阻止。
父母一聽大怒,堅持開除老師,幸好錄影帶還原了真相。父母顧慮「得罪了老師,以後孩子在班上會吃虧」,就為孩子轉學了。雖說趨吉避凶是動物的本性,但孩子為怕受父母責罰而振振有詞,背後的原因也令人深思。
任何成功的企業最重要的是「人」,念管理學的人都知道,人只能被尊重,不能被管理;念心理學的人也都知道「沒有內在的控制,外在的控制不會產生」,規範不會令孩子不舒服,反而讓他明白行為的底線,在規範內是自由的,不必擔心動輒得咎。孩子要管教,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孩子生得越少,品質越重要。
良師興國,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老師是掌握這命脈的人,要尊重老師,給老師尊嚴和地位;父母也要教導孩子敬長輩,尊賢德,友愛平輩,孩子未來才有創新和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