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核廢料別再以拖待變

(2024/8/2)

 隨著核三廠一號機停止運轉邁入除役階段,臺灣到底需不需要核能發電,再度成為各界論辯焦點。若無意外,核三廠二號機明年五月配合運轉執照到期停止運轉,我國就能如期達到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因應氣候變遷成立國家對策委員會,啟動第二波能源轉型,外界認為是「非核家園」政策鬆動徵兆。但距離明年五月不到一年,對策委員會恐怕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針對核能發電存廢達成共識。

 核能安全與核廢料處置,是國內反核聲浪主因。據最新發布的二○二三年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全球有三十三個國家使用核能發電,運轉中的核能機組達四百零七座,政府或許還能勉強以他山之石,釐清大家對核能安全的疑慮。

 然而相對於美日英法等國有超過百座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啟用運轉,我國歷經藍綠執政,延宕逾二十年還找不到最終處置場址,不但是不爭的事實,更為反核聲浪推波助瀾。二○一二年公告兩個建議場址,中央與地方至今推拖拒辦選址公投。

 若同樣要用他山之石說服國人核廢料能安全處置,進而接受核能是因應氣候變遷必要之惡,政府就要排除萬難完成最終處置場選址。即使非核家園目標不變,也要負責為既存核廢料找到安全歸宿,不要再以拖待變,把燙手山芋丟給後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