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成長路醫同行
中耳積水 父母必備知識

文/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4/7/29)

 某網紅因孩子住院治療,在自己的平臺抒發為人父母擔憂的心情,然而新聞卻以「中耳積水手術,孩子全身插滿線」下標題,讓不少父母擔心中耳積水手術是否真的那麼恐怖。這次,和大家說明什麼是中耳積水及治療方法,同時破除一些可能的迷思。

不同於急性中耳炎

 首先,中耳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與急性中耳炎不同;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細菌感染,膿液充斥中耳腔,導致鼓膜紅腫、發燒和疼痛等症狀。因此,當孩子被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時,兩歲以下的兒童通常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而兩歲以上的孩子,有時會先使用止痛藥,若膿液沒有在兩天內自行消退,依然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中耳積水則不一樣,比如說,有些孩子的中耳炎的膿液消退後,中耳腔內仍留下一些透明、黏稠的液體,醫生就會說:「中耳還有一點積水。」這種積液通常沒有細菌,也相對較乾淨,在兒童中非常常見,兩歲之前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孩子都曾經發生,一般來說父母不用擔心,大多數的積水在三個月內會自行消失,反覆出現也是正常的。

中耳積水治療方法

 由於中耳積水大部分情況下會自行消退,且通常不會對聽力造成長期影響,因此醫生會建議觀察三個月再進一步處理。若中耳積水超過三個月,且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如聽力下降、學習不佳、脾氣暴躁等,則須考慮進行治療。治療方法主要有兩種:

‧放置中耳通氣管 

 這種手術是在鼓膜上切開一個小口,放入一個直徑約一點二毫米的小管子,讓中耳的積液排出。手術非常快,雖然必須全身麻醉,但整個流程只要十至二十分鐘,不須住院。放置通氣管後,中耳積液會經由管子流出,聽力恢復,生活品質也改善了。

 通氣管不會永遠卡在鼓膜上,一般來說,身體會自然而然將它排出,一年之內就自行脫落了,耳膜也會自動癒合。然而,有少數孩子可能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以移除卡住的管子,或修補未癒合的鼓膜。

‧悆腺樣體切除

 若將放置中耳通氣管比喻為「打通中耳腔的前門」,那麼腺樣體切除就是「清理中耳腔的後門」,都是希望讓中耳積水能夠順利的排出。

 中耳積水反覆發作或伴有嚴重的鼻塞、打鼾,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鼻腔深處腺樣體切除術,減少發生中耳積水。腺樣體切除手術也不大,時間約為三十分鐘,在國外通常不用住院,但在臺灣因健保制度的方便性,通常會住院觀察一天。新聞上網紅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接受腺樣體切除,住院前做心電圖,並不是像新聞標題說的「全身插滿線」這麼誇張。

 提醒父母,孩子中耳積水超過三個月,通常只會接受中耳導水管的放置手術,比較極端的個案才會同時將腺樣體切除。總之,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病況,做出最適合的解決方式。

觀察期的積極作為

 當孩子被診斷中耳積水,在家觀察等待的三個月中,父母可以有什麼作為讓中耳積水自行消退,不用開刀呢?

‧遠離二手菸:二手菸會增加中耳積水的風險。

‧戒掉白天奶嘴:如果只是睡前的安撫奶嘴無妨,但一歲以上的兒童,白天應戒掉奶嘴,避免增加中耳積水的風險。

‧避免躺著喝奶:用奶瓶躺著喝奶容易讓液體倒流進入中耳腔。

‧治療過敏性鼻炎:如果孩子有過敏性鼻炎,應該先治療過敏,以減少發生中耳積水。

 中耳積水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長期未改善,依然會影響孩子的聽力和生活品質。雖然大部分中耳積水會在三個月內自行消退,但若超過三個月未改善,應考慮進行治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