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親子互動心理學
順流陪伴 與孩子的情緒共處

文/柯書林(臨床心理師) 圖/達志影像 (2024/7/16)

 越來越多孩子從家庭資料上瞧不出端倪,但不知為何一到校,就和老師或同學在相處上特別辛苦。

孩子的壓力來源

 「怎麼這麼多孩子有憂鬱症?」不誇張,幾乎每天門診都有父母問。

 其實我留意這個現象好一陣子了。自從一九九七年進入校園提供心理服務,半輩子都在陪伴時而裝酷耍帥,時而情緒不穩的大小孩子。老實說,跟入行頭十年相較,近來出現情緒困擾的孩子,真的多了好幾倍!

 老想花錢添購高檔3C產品,下單潮牌鞋帽不手軟,甚至竟然偷刷爸媽信用卡……輔導紀錄裡,洋洋灑灑敘述這個揮霍無度男孩的「豐功偉業」。

 跟同學互動明明不錯,卻已缺課拒學大半學期。父母禁不住校方多次建議後,將孩子帶來晤談門診。孩子從一開始邊滑手機一臉「我沒什麼好說」的「尬聊」,慢慢透露他也不懂為什麼會對爸媽吼叫,只知道自己是一群親戚中,表現最不稱頭的。會追求名牌,無非就是覺得這樣好像比較厲害,還略帶陰鬱對我說,時不時就會冒出「我實在不配再活下去」的念頭……

 這類對爸媽亂發脾氣,卻又打從心底覺得自己爆爛的孩子,幾乎成了晤談室的常客。

晤談室裡的對話

 「坊間有很多書籍針對如何與孩子溝通3C產品使用等親子常見衝突,有詳盡的說明。」實在是在診間太常得實務演練帶講解,所以我會勸父母找資料鑽研,補修面對「慢熟世代」的學分。

 「是看哪一本?唉,心理師,我上班家裡兩頭燒,自己都快生病了,哪來時間『讀冊』啦!」有超過一半的父母,會直截了當跟我說。

 「你聽過『順流陪伴』嗎?」面對痛苦到臨界點的父母,未免橫生枝節,我努力耐住性子說。「因為急著想將他們從泥淖中拉出來,最後瘋狂出力互拉的兩人,反而一起滅頂。那種陪伴沒有順流,甚至算逆流……」我邊說邊示範將雙手用力互拉。

 「難不成眼睜睜看他越陷越深萬劫不復嗎?」已經焦慮不已的父母,感覺有些聽不下去了。

 「陷入困境開始焦躁的生命,往往會啟動『怪人怪己怪上天』的東怪西怪三部曲。」我刻意拿起杯子喝了口水。「一下子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一下子又說反正自己就是爛,特別是對剛剛陷入泥淖的年輕人而言,有時還覺得這樣生活才快樂。」

 其實,令我們心理師掛心的,是漸漸對自身感到絕望的孩子,一方面滑手機麻痺自己,但一方面仍持續慘遭焦慮、罪惡、孤獨、羞愧,以及最終的「乾脆放棄自己吧」給輪番圍困。

解決教養的困境

 「順流」,不是順父母的流,是順孩子的流。孩子某天難得興高采烈大放厥詞,我們就「哇」、「天哪」、「這樣啊」應和,即使說的內容有點誇張離譜。當孩子更多時候心情不好時,我們可以提醒,但碰上他情緒爆炸,就「啊,我只是……」、「其實你……」略帶支吾的讓他發泄。通常情緒願意爆炸,後續危機就解除了。

 「陪伴」,是孩子心情不好時第一時間沒有離開現場,必要時可以倒杯水給他,但九成九機率他會吼「我不渴!」關鍵是我們的反應只能依舊維持一臉無奈。

 待孩子情緒爆炸一段時間後,觀察其情緒能量下降卻仍無助,我們再研判該泥淖有多深。記得,僅僅提供相關資訊與可用工具,切勿「指揮」他「該這樣」、「建議那樣」等。

 「唯有孩子自己出力爬出來,他才會漸漸更懂人生。祝你回家練習時,能有好的開始。」在結束晤談前我對父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