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野放海龜 五措施保護產卵棲地
莊舒仲/屏東報導
(2024/7/16)
(2024/7/16)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五月公告《臺灣海龜保育計畫書》,希望全面降低威脅並改善臺灣海龜族群生態。昨天在綠蠵龜主要產卵棲地之一的屏東小琉球,進行野放活動,同時宣示友善路燈、友善產卵棲地、船速減慢、在地守護和保育傳承五項措施,展現保護海龜決心。
野放的海龜是去年在小琉球花瓶岩,遭魚線纏繞擱淺的綠蠵龜,經過一百八十多天醫治後康復。另外,昨天首次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授證給當地的琉球、天南、白沙、全德四所國小十五名小小巡查員,他們在暑假期間協助向遊客宣傳夜間減少使用白亮燈,以及記錄爬痕監測海龜上岸產卵活動,象徵推動海洋保育新力量與傳承。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官方統計小琉球海龜近六百七十多隻,更有三隻海龜上岸產卵十三次,但小琉球旅遊人數屢創新高,為平衡觀光與海洋生物棲息空間,海保署在小琉球、澎湖、蘭嶼海龜產卵沙灘周圍,汰換並設置四十二盞可濾藍光的生態路燈,減少光害影響母龜上岸產卵意願及孵化稚龜迷航。
海保署也邀集交通部航港局、觀光船、漁船業者,宣誓各類船隻進入小琉球降速,避免船速過快傷害海龜,創造友善海龜產卵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