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師領進門 社會參與.團隊合作
運動場上的共贏旋律

文/花梅真 圖/美聯社 (2024/6/8)

2021年東京奧運,臺灣選手王齊麟、李洋展現絕佳默契,奪得羽球雙打金牌。

 我喜歡看運動比賽。場上的選手激烈拚戰,電視前的我也跟著熱血沸騰。

 運動的魅力無法擋,還記得幾年前的東京奧運,全民一起集氣為選手加油的盛況,那種超越意識形態的凝聚力,真令人難以忘懷。

 觀賞運動比賽時,人們總是注意鎂光燈下的選手,他們的一舉一動扣人心弦,這些亮眼的表現其實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分工合作」對於運動有如中心思想般的存在。以廣受大眾喜愛的籃球為例,勝負判斷依據進球數,除了得分之外,籃板、助攻、抄截、阻攻等也在數據統計中,也都是衡量球員價值的標準。

 足球在全世界擁有四十億觀眾,每逢世界杯,我也化身為四年一度的球迷。最令人扼腕的,是守了九十分鐘的電視,球員頻頻射門卻不斷落空;偶然起身開個冰箱,一記妙傳就破門,甚至決定整場比賽的結果。對足球而言,臨門一腳前的「助攻」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表面上看來,「助攻」是把大好的得分機會讓給隊友,不過,如果只將之視為無私的球權分享,那就有點狹隘了。在團隊運動中,每個球員會因其定位而有不同任務,大家各司其職,合作無間,才是優秀團隊應有的表現。

 若說到場上分工的綿密與鬥智攻防,我覺得非棒球莫屬了。

 每次看到場邊教練與球員間的暗號,讓人覺得每個打席好像都有一套精心策畫的劇本。

 捕手就像場上的指揮官,給予投手建議,防守球員配合戰術而有不同的站位。站在投手丘上的投手看起來一夫當關,威風凜凜,但即使完投完封,最多處於不敗,想要贏球還是得靠隊友。而且,除非全壘打或對方失誤,否則每個上壘者都得靠隊友才能回本壘得分。

 「高飛犧牲打」或「犧牲觸擊」,是棒球比賽常見的「助攻」方式。有時我也會因「強棒執行犧牲打」而不平,但選手總是二話不說的執行戰術。有人發生失誤,我會在電視機前咳聲嘆氣,但球員總是互相拍拍肩膀,彼此鼓舞。這種彼此信任的安定感就是團隊最強大的價值。

 喜歡騎自行車的人,千萬別錯過每年七月的「環法自由車賽」,這可說是自行車界的巔峰盛事。

 平均賽程超過三千五百公里,沿途美麗的景色是一大賣點,最後一段路程則是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是賽道終點。能在法蘭西巡邏兵(Patrouille de France)飛行表演隊留下的紅白藍煙花映襯下,完成最後衝線,可說是自行車選手的畢生夢想。

 最初,我只留意率先衝線的選手,後來才知道車隊的成員依其擅長各有分工。主將通常在集團後面保留體力,能夠突圍而出全靠隊友輪流擋掉路程上的風阻,然後在終點前空出最有利的位置,讓主將進行最後衝刺。

 除了「燃燒自己,照亮隊友」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外,後勤支援也是這項運動的特色。

 團隊間利用通訊保持聯繫,隨時提供飲用水,解決機械問題,以協助選手取得佳績。因此,自行車競賽可說是選手與後勤部隊一起完成的比賽。

 對許多運動競賽而言,教練的臨場指導屬於比賽的一部分,但網球賽是少數教練不能入場,不能指導,只能坐觀眾席。這是源自於網球初期的階級歧視,那時的人認為教練的地位不應比球員高,沒有「帶領」球員的權力。

 這樣的規定放在現代顯得格格不入,卻仍然被維持著。不知大家是否留意,網球選手奪冠時,常爬上觀眾席與團隊相擁慶祝;在發表得獎感言時,除了對球迷致謝外,也不忘提到自己的團隊。因為他們知道,是大家的努力才造就了自己的榮耀。

 運動不只是個人能力的展現,也是團隊合作的舞臺,而加油吶喊的我們也不可或缺,因為觀眾的支持可是選手拚戰到底的動力呢!

 我喜歡看運動比賽,欣賞力與美的展現,感受團隊合作帶來的力量,更享受身在其中的感覺。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