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學金融
儲蓄險 累積資金享有保障
清明節當天,奶奶一早在廚房裡忙進忙出,準備豐盛菜肴,就為讓返鄉掃墓的兒孫飽餐一頓。小明一踏進三合院,立刻奔向奶奶,直呼自己和奶奶好久不見,這時空著的肚子也叫了起來。大家走向飯廳,用餐時爸爸和叔叔說起他們小時候的糗事,全部的人都笑得很開心,奶奶也開始回憶與爺爺過往生活的點點滴滴。
奶奶說還好爺爺年輕時有投保儲蓄險,爺爺過世時,理賠金不僅幫忙減輕喪葬費用,也有了一筆養老金。聽完奶奶的話,媽媽和嬸嬸對儲蓄險產生興趣,叔叔卻跳出來反對,讓坐在一旁的小明感到相當困惑。
大家來討論
儲蓄險是結合「儲蓄」和「保險」兩種功能的金融產品,其中儲蓄功能是為累積一筆資金,而保險功能則為預防資金未準備完成即遭遇風險的情形。
簡單來說,保戶定期繳交保險費(例如月繳、季繳、年繳)或一次繳清保費給保險公司,合約到期後,保險公司會支付保單的價值,包括保價金和根據合約上預定或宣告的利率,計算出還本金,還給要保人、被保人或其他指定受益人。這裡所說的保價金不等於期間內所繳交的保險費總額,因為儲蓄險包含保險功能,所以須扣除保險及其他相關費用。
多數人會選擇合約到期後,把整筆資金一次領回,但也有人選擇到期後不解約,讓自己每月有一筆收入來源,要是合約還沒到期卻要提前解約或減額繳清,依據保單不同,可能造成損失。如果遭遇被保人在合約期間內身亡的情況,要保人指定的受益人能獲得身故理賠金的保障。
由於儲蓄險須定期繳交保費,有些人會利用這個方法強迫自己儲蓄。但須注意儲蓄險的契約時間較長,通常是六年或十年,甚至二十年,過程一旦發生變故,繳不出錢,如遭遇失業沒有薪水收入,而須提前解約或減額繳清,就會產生虧損,所以投保前最好能確保資金來源並保持彈性。
一些善於投資理財,且願意承擔較高風險的人,通常不會考慮儲蓄險,因為投資報酬率較低;然而對於相對保守,且無法承受投資風險的人來說,選擇有固定報酬的儲蓄險,是比較安全的。此外,也有人把儲蓄險當作子女教育基金、退休金或遺產規畫的工具,提早幫未來做準備。
知道多一點
用長遠眼光看待儲蓄險是重要的。人生有不同時期的「任務」,有時資金須在享有保障的同時,進行長期財務規畫,所以不適合單以投資報酬率來評斷儲蓄險,這樣才能符合它的功能與價值。
儲蓄險有優點也有它的限制。儲蓄險兼具儲蓄與保險保障的利益,但無法短期內快速獲取較高的報酬。這兩種觀點沒有必然對錯,只要謹慎分析自己的狀況與需求,就能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玩小遊戲,測驗今天學到的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