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et's SDGs目標13氣候行動
海平面上升 打造漂浮城勢在必行

文/張雅淩(澳洲昆士蘭大學環境管理碩士) 圖/達志影像 (2024/4/20)

泰國水上市集,販售多樣商品,當地人也會在水上市集購買蔬果用品。

 人類使用水上空間並不是稀奇的事,歷史上已有許多國家與城市透過傳統先民的智慧,打造可以在水上生活的房子及船舶,如威尼斯水上船屋、泰國水上市集。

 然而,近年受到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影響,許多小島嶼國家及臨海國家面臨許多危機與挑戰。他們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採取調適策略呢?

攀易島的漂浮足球場實現了島上孩子的足球夢。

 
小島居民克服先天劣勢

 位於泰國南部的攀易島(Koh Panyi)上,一群愛踢足球的孩子平時受到海水漲退潮的限制,只能等每個月兩次的大退潮時,在海水退去才出現的灘地玩足球。因此有人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打造一座漂浮足球場呢?

 他們搜集了舊竹筏,將竹子綁起來,形成一個又大又平坦的地板,就這樣漂浮在海上。這些孩子成功克服了島嶼腹地不夠的限制,實現了足球夢。很有趣的,由於漂浮足球場沒有圍籬,球一旦掉到水上,就必須有人跳到水裡撿球。因為平時如此訓練體能,造就一群優秀的足球選手。

 這座小島的陸地面積十分稀少。多數漁民為適應天然環境,採用傳統的干欄式(高腳屋)建築方式,利用竹子或木材打造挑高式的小屋,在水上居住。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島上居民皆沒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一場暴風雨侵襲後,島上的小屋沒有太大的損壞。原因是環繞在島周邊的天然紅樹林抵擋了暴風雨及海浪。

許多東南亞島嶼國家採用干欄式建築。

 
未來漂浮城市強調永續

 打造漂浮城市的方式不會破壞天然海洋環境,也可以抵擋極端天氣帶來的風災與巨浪。因為整座城市建造在漂浮平臺上,隨著海水上升下降浮動,也因此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透過先進的科技,漂浮城市大量使用可再生的能源與資源,比方以太陽能、風力、波浪能等自然資源發電,回收雨水,淡化海水等,形成自給自足的供電系統。

 我們就以荷蘭阿姆斯特丹漂浮社區(Schoonschip Amsterdam)為例子,他們將資源循環使用發揮到極致。這個社區不僅循環使用廢汙水,有效減少排放廢水汙染運河(甚至協助淨化運河),也有效收集排泄物的沼氣,作為沼氣發電使用。此外,這個社區也維護並營造生態棲地,使用天然材料打造漂浮花園,種植原生水生植物,吸引許多水鳥棲息、築巢與繁殖。

 除了阿姆斯特丹漂浮社區現有的實際案例外,在二○二二年聯合國人類住居規畫署、南韓政府與OCEANIX公司合作在韓國釜山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漂浮城市,為此展現永續漂浮城市須具備的重要條件(零廢棄與資源循環系統、封閉式水循環系統、糧食系統、淨零能源、創新交通設計、沿海棲地再生)。該城市預計容納一萬兩千人居住,主要將以生態旅遊、永續生活及研究基地為三大建設發展主軸,期待能成為永續漂浮城市示範場域,帶動各國發展漂浮城市建設,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阿姆斯特丹的漂浮社區配備了可持續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