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新焦點
維護繽紛人生留意後天色盲

文/張楷杰(神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4/1/22)

 冬天,太陽下山特別早。有時候下班回家,邊開車等紅燈,邊欣賞夕陽緩緩落下,便可暫時忘卻工作一日的辛勞。這個季節,太陽正在南回歸線度假,對北半球只肯提供它的光暈。不過也因為照射的斜角較大,陽光受空氣折射的程度更多,因此能觀察到更動人的晚霞。

 現代人戴眼鏡已十分普遍。一般的近視眼鏡,透過調整光線的焦距,讓失調的眼珠能重新接受到清楚聚焦的光束。買眼鏡的時候,驗光師往往會重新檢測我們的視力──有傳統的分辨英文字母缺口方向的檢查,也有透過注視改變焦距的圖像由電腦直接測定。看得清楚,似乎指的就是能夠明察秋毫,以科學化的說法,就是有更高的空間解析度。

眼睛是彩色攝影機

 然而,如果將視力限縮為對焦能力,似乎太小看眼球這堪稱造物奇蹟的器官。

 我們能用眼睛辨別各種事物,不僅是清楚的形狀,物體的顏色、立體感,以及動態追蹤,都有十分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無限好的夕陽還是雨霽的彩虹,能發現多彩多姿的世界,前提是能辨認不同顏色。

 色覺,其實是少數動物的特權。許多哺乳類動物的視線只有灰階。我們的遠祖猴子,也許是為了辨別森林茂密綠葉中的鮮豔果實,於是漸漸演化出辨別不同光譜的能力。相較之下,大多鳥類具備彩色視覺,讓牠們能居高臨下,鳥瞰世界並搜尋獵物。

辨色失常影響生活

 色覺失調,也就是色盲或色弱,對現代人生活同樣有諸多影響──走在路上辨認交通號誌,上課時看清楚老師板書特別標示的重點;在健康層面,多數人不會忽視身體受傷流血,如果是較不會疼痛的症狀,例如血尿、血痰,這時顏色的辨認就十分重要。

 要測量色覺,檢測是否有色盲,許多人可能會想起那本用許多小圓圈構成數字的測驗本。它的正式名稱叫「石原氏色盲測試」,是日本的石原教授在二十世紀初期改良設計出來的檢查。如果辨色力異常,可能無法分辨其中特殊顏色圈圈組成的數字圖像。

 石原氏檢查很方便,也十分普遍,然而設計初衷是針對先天性紅綠色盲。眼睛感受色覺,是透過三種對紅、綠、藍較有反應的視網膜細胞,再透過大腦神經組合成正確的顏色。如果視網膜細胞辨別紅與綠的功能產生問題,就造成常見的先天性紅綠色盲。

後天色盲易被忽視

 大多數人接受健康檢查或考駕照,會進行色盲篩檢,確定是否先天色盲。然而,隨年紀漸長或受疾病影響,也可能產生後天性色盲。後天產生的色盲,對藍光的感受細胞影響常較大,會造成較罕為人知的藍黃色盲。

 值得注意的,是石原氏測試對偵測藍黃色盲力有未逮,因此即使有這樣的問題,也不容易被發現。事實上,針對中年人的調查,大約有百分之十的人有藍黃色盲的傾向,而如果是更年長的族群,後天色盲盛行率甚至高達五分之一。

 後天色盲成因很多,包括高度近視或外傷造成的視網膜剝離,往往直接傷害色覺感受細胞。另外,代謝性疾病例如甲狀腺或糖尿病的失調,也是後天色盲的風險因子。登山的人在高海拔的缺氧狀態中,也容易造成短暫的辨色力失調。

 青光眼則是令色覺異常的重大嫌疑犯。青光眼的病因──眼壓過大,損毀脆弱的視網膜色覺細胞,進而造成辨色力異常。此外,有些慢性病藥物也可能引發色覺失常。例如治療心臟病的毛地黃,會讓整個視野「泛黃」,用於治療生殖功能的藥物反而會讓世界看起來藍藍的。調節免疫機能的奎寧類藥物則會讓整體的色覺機能下降。預防慢性病與避免亂吃藥,才能名副其實的避免黑白人生。